乳腺癌已成為危及廣大婦女健康和生命的“紅顏殺手”。全世界每年患乳腺癌的婦女多達120萬人,且發病率以每年0.2%~8%的速度上升。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乳腺癌高居于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
高危不等于遺傳
第一代親屬中(母親、姐妹等)中,如果有乳腺癌發病,這個家族就屬于高危人群,但高危不等于遺傳。現在發現,如果病人血液或組織中含有BRCA-1基因,同時她子女中如果也能查到BRCA-1基因,那么她的子女就處于比較高危險的狀態。
一個含有BRCA-1遺傳突變基因的人,一生中發生乳腺癌的機會大于80%,同時發病的年齡比較早,往往在50歲以前,并同時伴有卵巢癌的機會。
母親發病年齡影響后代
如果母親在絕經后發生乳腺癌的,那么子女發生乳腺癌機會只多20%。但如果母親是在絕經前發生乳腺癌,那么子女發生乳腺癌機會多2倍。另外,如果母親是單側發生乳腺癌,那么子女發生乳腺癌的機會只是比常人多1倍,但如果母親絕經前發生,又是雙側乳腺癌,那么子女發生乳腺癌機會多7-8倍,這種情況下這些人群往往有基因突變。
內分泌因素增加發病危險性
乳腺癌與生殖或內分泌因素有關,以下人群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3倍。
1、月經初潮年齡小于12歲或絕經年齡大于55歲者。
2、第一胎的生育年齡大于35歲,或未生育、產后未哺乳。
3、月經周期短。這說明雌激素作用時間長。
4、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高或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療。我們認為,當絕經后出現潮熱等不適時,適當補充雌激素還是有必要的,但用的時間不宜太長,到更年期癥狀消失之后應逐步減少用量。
乳腺癌早期時病人無任何不適,僅在乳房內有一個比較小的腫塊,不痛、不疼,乳頭也無變化,大多是在醫生作體格檢查時發現,少數是由病人無意中自行摸到后再請醫生確診。因此,為了早期發現乳腺癌,特別是中年婦女應經常自己檢查乳房內有無腫塊存在。正確的檢查方法是將手指伸直并攏進行捫摸,而不是手指抓提乳房,以免將正常的乳腺組織誤認為是腫塊,如發現乳房內有可疑的腫塊,必須請醫生檢查,并作必要的化驗,包括鉬靶X線攝片、活體組織切片檢查,以明確診斷。
由于早期乳腺癌的腫塊較小,如不提高警惕,容易被病人忽略,腫塊就逐漸增大,侵入周圍皮膚或肌肉,與之粘連固定;乳頭內縮、抬高,有時有血性液體溢出,這是癌腫浸入大的乳腺導管所致;皮膚是橘皮樣變,腋窩淋巴結腫大,質堅硬。晚期乳房癌腫塊直徑超過5厘米,甚至潰爛,不僅腋窩淋巴結腫大,鎖骨上淋巴結、胸骨旁淋巴結 和對側液窩淋巴結也可腫大。癌細胞也可通過血液轉移到肺、骨或肝臟。乳房癌在妊娠期發展特別迅速,癌腫呈現炎癥性,乳房紅腫充血、發熱、猶如急性乳腺炎,容易誤診,也說明乳房癌的發病與性激素的變化有關。至于乳房癌發病與生育和哺乳究竟有何關系,目前意見尚不一致。乳房癌在乳房腫塊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乳房良性腫塊也有惡變可能,因此,對婦女乳房腫塊應提高警惕,仔細檢查,以防誤診、漏診。乳腺癌應與乳腺腫瘤相鑒別。
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目前不明,現將一些影響發病的因素敘述如下:
(1)年齡:乳腺腫瘤多發于40~60歲,占全部患者的75%左右,20歲以前患者罕見。
(2)卵巢功能: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調節。雌激素是乳腺發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之一。有人認為,雌酮和雌二醇的異常增加與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之一,已得到臨床檢查的支持與動物實驗的證明。而且男性乳腺腫瘤患者少見,約為女性患者的1%,此亦說明可能與男性無卵巢激素有關。
(3)結婚、生育及哺乳:臨床上發現獨身婦女患乳腺腫瘤較已婚婦女為多,婚后從未生育者其乳腺腫瘤發生率較已生育者亦高,而生育后從未哺乳者或哺乳不正常者(哺乳期過短或過長)的發生率比正常哺乳者高。乳腺在一生中都處于內分泌激素影響下,所以結婚、生育及哺乳與乳腺腫瘤的發生有一定關系。
(4)遺傳因素:臨床上發現有的乳腺癌患者有家族史,有母女及姐妹同時或先后患乳腺腫瘤的情況,但這一觀點目前有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