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30日舉行“從添加塑化劑看食品安全”公共論壇,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在會上表示,起云劑是復方食品添加物,世界各地的起云劑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而本次塑化劑事件,是有不肖業者將塑化劑的1種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當作起云劑的配方。孫璐西稱,DEHP的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這次塑化劑風波是她30年來看過的最嚴重食品摻毒事件。針對此事件在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組織協調下,有關部門和地區已迅速采取措施,全面加強對臺灣進口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料、果醬果漿、膠錠粉類等食品及相關食品添加劑的檢驗監管。
截至昨天,臺灣被檢測出含毒食品已達537項。檢調單位決定鎖定8種塑化劑,擴大調查源。微博上傳著這樣一條消息:“臺灣不良業者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的消息,在島內外引發軒然大波。而多篇研究報告顯示,大陸的方便面等多種食品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塑化劑污染。論文建議,政府應規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生產,完善或制定相關標準。”記者昨晚聯系到論文聯系人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柳春紅副教授,她表示該研究檢測結果可信。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公告指出,將從6月1日起暫停進口臺灣方面通報的問題產品,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產品也被納入其中。衛生部1日晚也緊急發布公告,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等17種列入食品添加劑“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