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背后隱藏著哪些疾病,痛經有時是疾病在作祟。因此,女性朋友一旦出現持續痛經或嚴重痛經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以免延誤治療。
痛經分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兩類。原發性痛經最常見于25歲以下未婚未產的女性,一般在初潮后6—12個月發生,大多到育齡、婚后會緩解,甚至癥狀消失。是不需要治療的正常生理現象。
而繼發性痛經有明確的病因,常見于育齡婦女,特別是30歲后的已婚婦女,其生殖器官發生了器質性疾病,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活動受限、有壓痛;附件增粗或片狀增厚、有壓痛。須到正規醫院檢查,通過對癥治療,直至原發病痊愈,才能消除痛經癥狀。
痛經可能導致不孕
繼發性痛經是多種婦科疾病的癥狀,最常見的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慢性宮頸炎等。其中尤以子宮內膜異位癥引發的疼痛最為劇烈,必須去醫院治療,如果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很有可能導致不孕。其中由盆腔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痛經的原因具體如下:
●盆腔炎引起的痛經
女性常因產后或流產后體質虛弱,宮頸口尚未很好關閉,或流血時間較長,組織殘留;經期不注重衛生,使用不潔月經墊,經期性生活等,均可使病原體入侵而感染。一旦有盆腔感染可表現為畏寒發熱、食欲不振,腰酸背痛,白帶增多,并因炎癥的輕重及范圍的大小而不同,如包塊形成可壓迫膀胱及直腸,引起肛門墜脹、尿頻等一系列伴發癥狀。常在勞累、性生活后、月經前后加重。如到醫院檢查可發現有宮頸舉痛、子宮壓痛、附件包塊等。
由于盆腔感染會造成婦女生理和心理上的影響,故一旦發現有上述不適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切不可胡亂服用藥物,以免貽誤治療而遷延不愈。
●子宮肌瘤引起的痛經
子宮肌瘤是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瘤體,由于肌瘤表面覆蓋著子宮內膜,且在宮腔內占位,影響經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并伴有月經量多及周期紊亂。其鄰近器官會出現壓迫癥狀,當肌瘤變性時或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發生劇烈腹痛。
●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痛經
許多生殖器官病變會引起繼發性痛經,其中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起繼發性痛經的罪魁禍首。主要表現為漸進性痛經。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部。常于經前1~2天開始,經期第1天最為劇烈,持續至經后逐漸消退,所以經期時間較長者往往疼痛持續的時間也長,這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表現最為突出。
專家建議:痛經要及時檢查
專家表示,為免受痛經之苦,女性朋友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加上適當的營養和充足的睡眠,使自己有一個不易得病的強健體魄。
在行經期間,除注意經期衛生之外,還應避免劇烈的運動和過度勞累,不要再過分寒冷、潮濕的地方工作,禁止洗冷水澡,不是生冷辛辣食物,要保持樂觀,性情開朗,不要有過重的思想負擔。這樣,就有可能預防痛經的發生。
因為痛經有時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所以女性朋友出現癥狀也不必太過擔心。預防痛經,最佳方法是定期參加婦科檢查,從根源上杜絕婦科疾病的發生,如果經期異常疼痛,或者出現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確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