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說了吧?房子,不說全部,應該也有一大部分晚婚的人是被它拖累的。上海的房價就不談了,用上海話說是‘一天世界’。而且我說的房子,還不單指買房子,就算租房子,兩個人租離雙方單位都近一點的市中心房子,成本也很大。”
達克和女友相戀3年準備結婚,兩個家庭于是湊錢準備買房。在一段時間密集看房之后,地段、工作距離、小區情況、房子質量、雙方家庭的不同意見,使得這對情侶久久未作決定。就在這樣的多種意見糾纏拉鋸中,上海的房價毫不留情地往上直躥。于是所有人只能擱置原來的備選,回過頭重新來一遍看房之旅……“實在下不了手,漲價之后和原來不是差幾萬,而是十幾萬。”
達克是最典型受房之累而晚婚的“被迫型晚婚”者。“就是最常見的關于房價的無奈故事,老套、通俗,又幾乎天天上演。”他無奈地笑笑,“本來打算去年年初買房,然后拍婚紗照定酒席,等到年中交房裝修,差不多年末就可以結婚了。”但現在買房的擱置使得達克的婚禮不得不推遲一年。“只推遲一年已經謝天謝地了。照現在的形勢這樣下去,我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這種情況下,達克和女友也考慮過租房結婚。但是一圈看下來,“兩個人租離雙方單位都近一點的市中心房子,加上是結婚用的房子,稍微裝修一下,成本也很大。”
對于網上熱議的高房價影響年輕人結婚,專家表示,自古以來,房子本來就影響婚姻,以前農村蓋了房子才能娶太太。但同時,他也認為,不能把高房價列為年輕人不能結婚的原因,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家里3房2廳還容納得下新人,不住父母的房子也可以租房子,年輕人一開始就想花大錢買新房是不現實的。
“結婚一定是人生中必須的環節,我們從來不是單身主義者。但是生活中除了婚姻,還有太多部分。希望能充分享受單身的樂趣,包括與異性相處、被異性欣賞和追求的樂趣。只要在30歲之前結婚就可以。”
即將結婚這一類晚婚族特征很顯著,并且女性居多。她們往往很漂亮,學歷高,做著一份別人艷羨的工作。不跟她深交的人只知道她是單身,但每逢生日或節日,桌上都會有指明送給她的鮮花。任何活動約她總要提前;她的日程很滿,而且對于自己的私生活從來閉口不談。即使隨著時間流逝,她們的年齡日漸“奔三”,臉上也從不見寂寞,毫無焦躁之色。最后,往往在大家都以為她會修煉成剩女的時候,抖開個讓周圍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包袱:她開始發請柬,這位姐姐居然要結婚了,愛人居然是相戀n年的初戀對象。
聽起來很傳奇,但通常一個圈子里總有那么一個刻意型晚婚者。她們有些像“隱婚族”,不過她們隱的只是正牌男友,真結婚了也大方承認。“要說目的嘛,想盡可能享受婚前單身的樂趣吧。”darcy從事教育業,發展順利,生活豐富。她用了最心儀的小說男主角作自己的英文名。“當然也包括和異性相處、被異性欣賞和追求的樂趣。”她承認,這其中必定有些虛榮心作祟,但她們又小心地維持著其中的界限,“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被異性愛慕,心情一定是愉悅的。就看怎么掌握尺度。”
也有真正單身的刻意晚婚者。“當然,那只是一段很短的空窗期。”從事公關業的ella解釋,“早婚意味著和一個人過早安定下來,但我可能會不甘心。”名校畢業、身材修長、長相甜美,在同齡人中,ella無論個人還是家庭條件都很優越。但是,和普遍被認為要求過高而導致未婚的“三高”剩女有本質區別的是,ella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要求對方又高又帥又體貼忠誠外加出身良好經歷清白還要碩士學歷年薪百萬……”她一口氣歷數種種,“還要有房有車無貸。”說到最后,不禁莞爾,“與適合戀愛的人談純粹的戀愛。然后在合適的時間,與適合結婚的人談指向婚姻的戀愛,最后結婚。”
而這個“合適時間”的理想區間,對于ella來說“差不多在27歲到32歲”。因為工作關系,ella能經常接觸通常意義上的“精英男性”,有了這樣的社交圈,她從不擔心自己成為剩女,“晚婚和剩女,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主動的,后者是被動的。”
目前晚婚人群中大多為大學畢業生和擁有更高學歷的人群。據市民政局本次統計,從學歷分類看,2009年度辦理結婚登記的大學本科學歷共81381人,占總數的27.6%;碩士22370人;博士2738人。而其中市中心城區的晚婚女性多是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士。據了解,這個年齡的女性,多是獨生女,收入較高,且家庭負擔小,消費能力強,大都自主進行收支管理。因此,這種可以自給自足、不必依賴男性或者家庭的生活,使得她們精神獨立,更重視發展事業和自我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