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其他治療
下列療法可能有防止梗塞擴大,縮小缺血范圍,加快愈合的作用,但尚未完全成熟或臨床療效尚有爭論,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考慮選用。
⑴促進心肌代謝藥物:維生素C(3~4g)、輔酶A(50~100U)、肌苷酸鈉(200~600mg)、細胞色素C(30mg)、維生素B6(50~100mg)等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緩慢靜脈滴注,1次/d,兩周為一療程。
⑵極化液療法:氯化鉀1.5g、普通胰島素8U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1~2次/d,7~12d為一療程。可促進心肌攝取和代謝葡萄糖,使鉀離子進入細胞內,恢復細胞膜的極化狀態,以利心臟的正常收縮,減少心律失常,并促使心電圖上抬高的ST段回到等昵玫。
⑶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羥乙基淀粉代血漿250~500ml靜脈滴注,1次/d,兩周為一療程。可減少紅細胞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助于改善微循環灌注。
⑷透明質酸酶:先用150U作皮內試驗,如陰性,乃靜脈推注500U/kg,首次劑量后2~6小時再分別給予同樣劑量1次,此后每6小時1次,共42小時。起病后盡早應用可能加速炎癥的吸收,減小梗塞范圍。
⑸糖皮質激素:在起病4小時內1次靜脈滴注甲基強的松龍(25mg/kg),以穩定溶酶體膜,減少溶酶體酶的釋出,可能防止梗塞范圍擴大。
⑹反搏術:反搏術增高舒張期動脈壓而不增加左心室收縮期負荷,有助于增加冠狀動脈灌流。其中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術為創傷性,體外反搏術為無創傷性,后者1~2次/d,每次1~2小時,共用7日左右。
⑺抗凝療法:在梗塞范圍較廣或為復發性梗塞未用溶栓治療,或有梗塞先兆而又有高血凝狀態者可考慮應用。有出血、出血傾向或出血既往史,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血壓過高,新近手術而創口未愈者禁用。先用肝素5000~7500U靜脈滴注,1次/6h或1萬U深部肌肉注射,1次/8h,共用2天。維持凝血時間在正常對照的2~2.5倍。同時口服華法林首劑15~20mg,第2天5~10mg,以后2.5~5mg/d維持;或雙香豆素首劑200mg,第2天100mg,以后25~75mg/d維持;或苯茚二酮開始200~300mg,以后50~100mg/d維持。維持凝血酶原時間在正常對照的2倍左右,療程至少4周。一旦發生出血,應即中止治療。由肝素引起的,用等量魚精蛋白靜脈滴注;口服抗凝劑引起的,給予維生素K1靜脈注射,20mg/次;必要時輸血。
⑻其他:β阻滯劑用于前壁梗塞伴有心率快和血壓高者,可降低其病死率,宜選擇有心臟選擇性制劑如美托洛爾或阿替洛爾。鈣拮抗劑地爾硫卓,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卡托普利也曾應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