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八:降脂藥物副作用嚴重
很多患者認為降脂藥副作用很大,對肝腎都有毒。覺得血脂高點兒,也沒有癥狀,還是不吃藥為好。其實,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類降脂藥來說,大多數人對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發生肝臟轉氨酶升高。減少藥物劑量后,常可使這些人升高的轉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劑量或選用同類藥物時,轉氨酶也不易升高。如果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則應慎重考慮,予以減量或停藥等,待癥狀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開始治療。
誤區九:沒有癥狀的高血壓不用治療
大約有50%的早期高血壓病人沒有任何癥狀,這種高血壓潛在的危險很大。因為,有癥狀會促使人們及時就診,調整治療方案,從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沒癥狀的人,只是由于個體差異,對高血壓不敏感,但高血壓所造成的危害卻不因癥狀的有無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現心衰、腦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后才去治療,悔之晚矣。另外,高血壓病因復雜,臨床分型很多,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性、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又各不相同,各種降壓藥的性能也各異。因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不可單純依靠別人的經驗服藥。
誤區十:血壓低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
大多數人以為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就足夠了。這種認識是不對的。國外最新研究資料顯示,年齡40―70歲的人,血壓在115/75―185/115毫米汞柱這個范圍,收縮壓每增加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每增加10毫米汞柱,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就增加一倍。血壓越高,未來發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和腎臟疾病的危險就越大。應盡量將血壓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對于合并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患者而言,血壓最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這十個誤區你都記住了嗎?只有走出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誤區,才能正確地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