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疹是一種多發于兒童的呼吸道傳染病,很多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患上了風疹之后可能都會好奇:風疹和風有關系嗎?風疹真的是由風引起的嗎?一起來看正確的答案。
通常說的風疹,實際上包含了兩種病理完全不同的病癥。一種就是風疙瘩,也叫風團、風包,醫學名詞是蕁麻疹;另一種中醫稱作風痧,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病名多含有“風”字,說明風疹是與風有一定的關系。但必須要說明的是,氣象意義上的 “風”,并非風疹的致病內因。
1、寒風直接吹拂皮膚,可誘發“寒冷性蕁麻疹”
蕁麻疹的病因比較復雜,其過敏源既可來自體內,也可來自外部。在諸多外部原因中,寒冷是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冷風導致的蕁麻疹又稱“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誘發的蕁麻疹多發生在受冷以后,一旦患者步入溫暖的環境,疹塊一般就會慢慢消退。不過,和耳凍瘡一樣,寒冷性蕁麻疹往往數年反復不愈,即使在一年中的寒冷季節,只要被寒風刺激數分鐘后,局部或全身都會生出大小不一、數目不定、伴有劇癢的水腫性實質性風團,雖然時間一般不長,但也十分惱人(臉部的風團太影響容貌了)。所以,有過皮膚過敏史,尤其在寒冷季節里有過蕁麻疹史的人,要特別注意預防寒冷性蕁麻疹。當有冷空氣特別是“寒潮”來臨時,要注意保暖,盡量避免外出。
2、風速較大,直接加速了風疹病毒的傳播
和蕁麻疹比較起來,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寒冷天氣就并非直接誘因了。但臨床表明,冬春兩季是風疹的多發季節,此病多見于1至5歲兒童,常可形成流行(一般每隔6-10年出現一次周期性大流行)。病人有發熱、咳嗽、流涕等癥狀,偶有腹瀉、嘔吐、咽痛或頭痛。風疹通常最早出現在面部和頸部,一天內可布滿全身,呈淺紅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大小形狀不一,可融合成片,四肢較少,軀干部可密集成片。幾天后風疹退去,出疹時常伴有淋巴結腫大,有壓痛。皮疹消退時,其他癥狀亦消失。
風疹的病理也很復雜,但病人是傳染源,可以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這是特別明顯,特別簡單的。發病前后5天,病人口、鼻、咽分泌物及血液、大小便中均含有風疹病毒,有較強的傳染性。病人在托兒所、幼兒園等人口密集地區,或看病過程中,可通過說話、咳嗽、打噴嚏傳播病毒。如果此時風速較大,就直接加速了帶風疹病毒的飛沫的傳播,擴大病毒的傳播范圍。所以冬春時節,尤其是在有風的日子,家長宜少帶孩子外出;一旦風疹病毒流行,小孩出門必須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