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那么人們在生活中應該怎樣盡量少攝入隱性鹽呢?是不是根據口味咸不咸就能判斷了?
單靠味覺分辨這些含鹽食物含鹽量的高低未必準確,很多食品同時有其他味道,比如甜味往往會蓋過咸味,有些隱形鹽根本不咸,但是同樣含有鈉。
少吃加工食品;控制烹調鹽用量(起鍋放鹽,如放了其他調味品更應減少);用帶酸味的食物調節可強化咸味(用醋、檸檬汁 幫助調味);少糖(咸、甜兩味可相互抵消);選擇低鈉鹽(用一部分氯化鉀代替氯化鈉,一般低鈉鹽鈉的含量比普通食鹽少25%-30% ,但咸度和普通鹽基本相同 );多吃含鉀豐富的天然食物(在我們身體里,鉀鈉是 一對“冤家”,鉀可以幫助排鈉,鈉有升血壓作用,鉀有降血壓作用),多吃蔬菜水果、瘦肉、魚類、禽類、乳制品和豆類豆含有鉀;減少在外就餐,在外就餐可拿 清水涮。
五、 那么一個健康人每天應該攝入多少食鹽比較合適?
健康成年人一天正常的食鹽(包括食鹽、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鹽量)攝入量不超過6克。但是調查中中國居民的食鹽實際攝入量12克,遠遠超過了建議 攝入量。超市銷售的鹽袋中提供的小小控鹽勺,如果您沒有發現控鹽勺,還可以借助普通啤酒瓶蓋估算:平平一滿蓋的鹽量約為5到6克;一袋500克裝的食鹽, 一家三口起碼得吃一個月,這樣控鹽才算合格,如果家里的“第三口人”是小寶寶,那就更要延長這袋鹽的消耗時間了,一歲以內的寶寶,完全不需要在他們的食物 中額外添加食鹽及含鹽調味品。幼兒也應該減少鹽量,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覺標準來給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損害,誘發高血壓和心肌衰弱。對給老人的烹調中盡量用 醋、薺末、胡椒等香辣調料來代替鹽分,減少食鹽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