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病毒引發的具有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春季是流行性感冒的高發期。那么,換上流行性感冒后應該怎么治療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流感的中醫和西醫療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普通康復療法
急性期臥床休息,多喝開水及熱飲發汗、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食物。早期傳染性強,患者應隔離至退熱后2周,注意室內通風.
(二)中醫分型與中藥治法
1.風寒束表
感冒寒邪,發熱無汗,鼻塞流青涕,咽喉微癢,噴嚏咳嗽,惡寒,周身酸楚,頭痛身痛,舌苔薄白,脈浮緊。多為冬日流感。
[治法] 辛溫解表.
[方藥] 麻黃湯合九味羌活湯加減:麻黃8克,杏仁12克,羌活12克,防風12克,白芷10克,細辛3.5克,蔥白16克,生姜6克,生地16克,黃芩12克,川芎12克,甘草3克。
2.風熱犯表
發熱,惡風,頭脹痛,咽喉腫痛,口干舌爆,嗔吐黃痰,鼻溉清涕,舌苔薄黃,脈浮數.多發于春季。
[治法]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
[方藥] 銀翹散加減:銀花12克,連翹13克,荊芥12克,薄荷12克(后下),桑葉12克,牛蒡子13克,桔梗12克,蘆根13克,防風12克,黃芩12克,花粉12克,甘草4克。
3.暑濕襲表
頭昏脹痛,身熱不暢,咳痰色白而粘,胸悶惡心,小便短黃,惡寒,苔厚膩或黃膩,脈濡或浮數。多為夏日流感.
[治法] 清熱化濕。
[方藥] 藿香正氣散合新加香薷飲加減:藿香12克,佩蘭12克,紫蘇12克,香薷12克,扁豆花12克,金銀花12克,黃連12克,連翹13克,白芷12克,橘皮12克,厚樸10克,滑石16克,甘草4克.
(三)現代西醫西藥治療方法
1.抗病毒治療
(1)金剛烷胺,成人o.1克/次,每日2次,兒童1—9歲每日3—4毫克/千克體重,每日不超過150毫,9歲以上200毫克/日,每日分2次服.發病24小時內有效.
(2)鹽酸嗎啉胍(病毒靈),成人每次o.1一o.2克,每日3次,兒童每日10~20毫克/千克體重,分3次口服。有抑制病毒作用。
(3)三氮唑核苷,成人每日o.3克,日分3次服,兒童每日10-15毫克/千克體重,分3次口服。用于治療和預防。
(4)阿昔洛韋,成人每次o.5克,每日3—5次。兒童每次5-10毫克/千克體重,每日3-5次。能有效阻止病毒DNA合成。
2.對癥治療
鼻塞,可用1%麻黃素,鼻眼凈滴鼻,咽部不適,可給草珊瑚含片或西瓜霜含片含服,高熱、頭痛、全身酸痛可給予阿司匹林和其他抗感冒藥物,劇烈咳嗽者可服用咳必清、可待因等,中毒癥狀明顯及失水者,要及時補液:出現細菌感染及年老體弱者要適當使用抗生素,如紅霉素類、青霉素類口服或靜脈漓注.
(四)單味藥與經驗方治法
1.風寒感冒
(1)生姜數片,切碎,加紅糖適量,開水沖服.
(2)生婪5片,豆豉25克,蔥白1根煎水服
2.風熱感冒
(1)貫眾35克,薄荷45克,水煎服.
(2)蘆根、茅根各35克,荊芥、柴胡、前胡各6克,薄荷3克,水煎服.
(五)中成藥治療
感冒清熱沖劑,每次1包,每日2次,適于風寒感冒初起:藿香正氣軟膠囊,每服1~2丸,每次1~2次,用于暑濕感冒。
(六)針刺穴位療法
(1)風寒束表證:太陽,風門,風池,列缺,合谷。頭痛加印堂,背痛酸楚加肺俞,并在背部推拿按摩或拔火罐。
(2)風熱犯表證:大椎,曲池,尺澤,外關,魚際.
(3)暑濕襲表證:風池,合谷,大椎,咽痛加少商。
[七]艾灸療法
(1)獨取大椎穴,用艾條施溫和灸,每次20分鐘,或用隔姜灸,每次3~5壯,每日2—3次,有顯效.
(2)取大椎,風門、肺俞,用雀啄灸法,以患者感覺灼痛為度。
(3)灸百會防治嬰幼兒感冒,操作時艾條由遠處向百會接近,熱度以患兒能忍受為度。對嬰兒操作時以拇、食指分開放在穴位旁,以感到溫暖,患兒頭皮輕微潮紅為度.用于預防者每日1次,每次20分鐘,用于治療者每日3次,每次20分鐘.
(八)指針療法
取風池、合谷、百合、太陽,風寒型加風門、列缺,風熱型配曲池、外關.每穴各點按36下使病人有強烈的酸麻脹痛感.每日1~2次,3次為1療程,治療效果顯著。
(九)足鹿廈射區按摩療法
方法:選取腎、輸尿管、膀胱、氣管,肺、鼻分別按摩3~5分鐘,每日1~2次.
(十)耳針療法
取雙側感冒穴(對耳輪上腳上緣的微前方耳輪的邊緣部),風寒感冒配肺、氣管,內鼻、脾、胃,風熱感冒配肺、內鼻、耳尖,三焦.強刺激感冒穴后,以王不留行于耳穴貼壓.每日按壓3~5次,每次3~5分鐘.有顯效.
(十一)刮痧療法
用生姜10克(搗爛),蔥白10克(切碎),共同調和均勻,紗布包裹,蘸熱酒先擦前額、太陽穴、次刮背部脊柱兩側,刮至皮膚潮紅為度:然后在肘窩,腘窩推刮,如有嘔吐,惡心加刮胸部.
(十二)拔罐療法
走罐法治感冒,患者取俯臥或坐位伏案,走罐處先抺上麻油;取中號拔火罐用閃火法沿足太陽慣經背部兩條線上下來回走罐多次,至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最后把罐停在大椎穴上,留罐5分鐘。另可加燈芯草炙風池、肺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