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成為我國慢性疾病的發病之首,排在死亡病因的前三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預防冠心病呢?專家認為,冠心病在防治上存在一些誤區,很可能耽誤病情,也可能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經濟和精神負擔。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診治冠心病時最常見的7大誤區,趕緊來了解一下吧!
誤區一:胸痛=冠心病
患者常常因為胸痛不適懷疑自己有冠心病而輾轉求醫。其實心內科門診病人中,其他系統疾病,如胸膜炎、肋軟骨炎、肺炎、食道炎、胃潰瘍、膽囊炎等,都會導致胸痛癥狀。統計發現,因為胸痛就診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不是心絞痛患者,因為胸痛到急診科就診患者中,2/3以上不是心絞痛。因此,出現胸痛癥狀時不要過于驚慌失措,困擾自己。
誤區二:心電圖心肌缺血=冠心病
患者經常在心電圖體檢中發現有ST-T異常,被告知這是心肌缺血或冠心病表現。其實,靜息下做的心電圖對冠心病的診斷價值有限,其敏感性僅為23%。特別是女性、老年人、血液有電解質紊亂的患者,更容易出現這種所謂心肌缺血心電圖。因此,根據靜息心電圖出現ST-T異常就簡單診斷為冠心病,存在很大的誤診率。
誤區三:心電圖發現各種早搏或房顫=冠心病
很多患者因為心電圖或心悸癥狀發現有早搏或房顫這些心律失常現象,而懷疑有冠心病,這是不科學的。冠心病的主要表現形式還是心絞痛等,極少以早搏或房顫單獨作為臨床表現。健康老年人80%都發現有早搏。房顫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生比例急劇增加,65歲以上人群房顫的發生率可達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