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癥是一種心理障礙性疾病。據統計約95%為女性,常在青少年時期就有類似的性格傾向。主要包括:小兒厭食癥、青春期厭食癥以及神經性厭食癥。目前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厭食癥嚴重影響著健康,那么一般都有些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不定時進餐
不吃早餐或不定時進餐成了是現在年輕人的共性,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對食物產生一種抗擊心理,嚴重的甚至還會導致厭食癥。
過度減肥
由于長期控制進食,甚至還不斷地用手指刺激咽部,使吃進的食物再吐出來,這樣就人為地打亂了正常的神經生理反射,漸漸大腦“見到”食物信號就不興奮了,消化液分泌也減少,胃腸蠕動也減慢,面對香噴噴的食物也不再感到饑腸轆轆,而是真的從心里感覺厭惡、想吐,心理、生物反應趨于一致,這說明病理性神經反射已形成。
喂養不當
正常兒童每隔3~4h胃內容物排空、血糖下降,就會產生食欲。喂養不當或飲食習慣不良,如吃飯不定時,飯前吃零食或糖果,胃內總有東西、血糖不下降,就不會有食欲。
缺鋅
若厭食患者找不到其它可以解釋的原因時,可做血鋅或發鋅的濃度測定。
胃腸道疾病
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各種原因的腹瀉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見的原因。消化道變態反應及服用易引起惡心、嘔吐的藥物,如紅霉素、氯霉素、磺胺類藥物以及氨茶堿等也可導致厭食。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常見原因外,其他如肝功能不全、高血壓、酸中毒、尿毒癥、心功能不全、結核病、膠原病、心情低落及一些慢性感染等,也可以導致厭食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