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進行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易導致大腸癌。它還和遺傳、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因素有關。其常見癥狀有大便次數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帶血或粘液。隨著癌腫的增大,逐漸出現大便扁細、排便費力,甚至出現腹痛、腹脹等梗阻表現。那么,大腸癌手術前和手術后該如何護理呢?
(一)術前護理
1、飲食
宜進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于消化的營養豐富的少渣飲食,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忌辛辣、堅硬食物,減少對腸道的刺激。
2、檢查
除做好直腸指檢和直腸鏡檢外,病人還要進行心、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檢查。
3、腸道準備
可減少或避免術中污染、術后感染,增加手術的成功率。
(1)飲食的控制:術前2天給足夠的流質,4—5餐/日,量約300—500ml,如稀飯、蒸蛋、菜湯、藕粉等,以減少糞便,清潔腸道,有梗阻的病人應禁食。
(2)抗生素的應用:術前3天口服滅滴靈、慶大霉素等,3次/日,飯后服用。其作用是抑制腸道細菌、預防術后感染。由于腸道在使用抑菌劑時對維生素K吸收障礙,故同時要口服維生素K。
(3)緩瀉劑的使用:在無梗阻的情況下,術前晚需口服蓖麻油等緩瀉劑。
(4)機械性準備:術前晚8:00和術晨6:00清潔灌腸,直至無糞渣為止,灌腸時病人左側臥位,中途有腹脹或便急時,囑其作深呼吸。灌畢不宜立即排便,保留10—15分鐘。灌腸途中,如出現劇烈腹痛、面色蒼白、出冷汗等,要及時報告護士,立即停止操作并處理。
(5)胃腸減壓:術晨插胃管行胃腸減壓。
4、泌尿道準備
術晨留置氣囊導尿管,防止術中誤傷輸尿管或膀胱;同時防止直腸癌術后膀胱后傾導致尿潴留或因麻醉、手術刺激盆腔神經引起反射性抑制而致排尿困難,一般于術后7天拔除。
5、陰道沖洗
女性病人為減少或避免術中污染、術后感染,在術前晚及術晨要進行陰道沖洗。
(二)術后護理
1、嚴密監測生命體征
同時注意病人的一般情況、滲血情況及造瘺口血運是否良好。
2、多種管道的護理
病人同時有胃管、尿管、氧氣管、腹腔引流管或會陰部引流管,要注意維持管道的正確位置,保持通暢,注意無菌操作,特別要記錄好各管道的引流量、顏色。
3、體位
麻醉清醒后6小時,血壓平穩者取半臥位,以利于引流。人工肛門術后,應向人工肛門側側臥,以防止大便或腸液流出污染腹部切口。
4、飲食
(1)禁食3—4天,待腸蠕動恢復,肛門排氣(人工肛門排氣是指有氣泡從造瘺口溢出)后,可進流食,1周后進半流食,兩周左右可進容易消化的少渣普食,以減輕腸道負擔,利于吻合口的愈合。
(2)為了防止人工肛門排出大便有惡臭,病人宜吃酸奶、藕粉等食物,避免蛋、蒜、蔥、蝦等食物,以防止食物消化吸收后產生臭氣。
5、會陰部傷口的護理
術后會陰部傷口感染或裂開時,可用1:5000高錳酸鉀作溫水坐浴,2/日,坐浴后更換敷料。利于減輕或消除會陰及肛門部的充血、炎癥、水腫和疼痛,保持清潔舒適,預防傷口感染,促進傷口愈合。
6、人工肛門的護理
(1)局部皮膚護理:術后2—3天開放結腸造瘺口,先用生理鹽水棉球洗凈造瘺口周圍皮膚,涂上氧化鋅軟膏,以防止排出的大便浸漬皮膚而出現皮炎。待糞便成形有規律時,可只用清水洗凈皮膚,保持干燥。
(2)換袋方法:由于人工肛門無正常肛門的收縮功能,初期排便無感覺,不能控制,故使用人工肛門袋。換袋時,宜取坐位,袋內積糞要及時傾倒清洗,避免感染,減少臭氣;取肛袋時,應從上環輕掀起,防止損傷皮膚。
(3)大便成形及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后,病人就可以在每天排便后用棉墊將造瘺口蓋好,用繃帶固定。
(4)擴肛護理方法:人工肛門開放1周后,應開始擴肛,以松弛肛周肌肉,保持人工肛門通暢,避免因腹肌收縮及腸管回縮引起肛門狹窄,致排便困難。其方法為:戴手套用食指伸入肛門內4cm左右,1—2分鐘/次,1/日,插入手指時,切勿粗暴過深,防止腸穿孔;擴肛時,可張口呵氣,防止增加腹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