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病后如何護理呢
目前來看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非常的嚴重,較多的原因會誘發此病的出現,會嚴重的危害到患兒血液的健康,媽媽們應當將再生障礙性貧血重視起來,對于患兒的護理也需要加強起來,帶大家認識一下此病的護理方法有哪些呢。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護理:
1.再障患者的基礎康復指導,生活調理,患者應樹立堅持長期治療獲得痊愈的信心,保持心情舒暢,按時服藥。患者居室或病房空氣要新鮮,陽光充足,定時紫外線消毒,重型再障患者有條件可住屋流室或隔離病房。飲食調理,強調飲食衛生至關重要,注意飲食宜清淡,勿辛辣食品,加強飲食營養,進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飲食,可適當食用大棗山藥粥,甲魚湯,排骨湯等;有出血傾向者,宜進食無渣半流食。蟲草河車牛髓膏 ,冬蟲夏草30g,紫河車30g,牛骨髓250g,山藥、蜂蜜各250g,將冬蟲夏草、紫河車研成細末加入懷山藥與牛骨髓搗成的糊狀物中,攪勻,裝在瓷罐中,加入蜂蜜,再放入鍋內,隔水用小火燉2小時即可食用。
2.再障患者應該注意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是骨髓損傷,造血功能衰減引起的疾病。如不及時治療,骨髓的損壞會向近心端發展,疾病由輕到重,從易到難。從治療效果看,病程短者、輕者療效好;病程長者、重者療效差,所以強調早期治療勿誤時機。定期檢查血象,以便調換方子,切不要抱著一個處方數月不變。堅持治療,骨髓是造血的場所,要使遭破壞的骨髓,重建恢復其造血功能,就需要有長的時間及療程。骨髓破壞得越嚴重者,須時越長。
維持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系統不是同步恢復,而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易有難。一般說來,有效病例血象三系恢復的次序是: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其中血小板較難恢復,但也有少數三系統統不恢復者。如果血象恢復即停藥,不能維持治療,復發率較高。一般血象恢復正常后,短者需一年時間要維持治療;長者三年以上,但藥的數量和劑型可減少,病情穩定未見復發。根據不同情況制定維持治療時間。總之,維持治療不可缺少,對降低復發率,提高遠期療效均有重要意義。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癥狀:
1.急性型再障。本型基本特點是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貧血多較重,常有明顯乏力、頭暈、心悸等,且呈進行性加劇。出血傾向重,幾乎均有皮膚紫癜或瘀斑,口腔粘膜及齒齦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血尿,可有眼底出血而致視力障礙,顱內出血常可危及生命。患者常伴嚴重感染,發熱呈持續高熱,以口腔及呼吸道感染最多見。亦可見皮膚、泌尿道、肛周等感染,常合并敗血癥。病原菌以革蘭陰性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見。感染往往不易控制,且往往與出血互為因果,并加重貧血,致病情進行性惡化。
2.慢性型再障,本型基本特點是起病及進展均緩慢,病情較輕。但亦有的病例在病程發展中,可呈急性或重型再障的臨床表現。貧血呈慢性經過,常見頭暈、疲乏、心悸,以活動后明顯,輸血后可一時性改善.出血較輕,多為皮膚散在出血點,可有牙齦出血、鼻出血,內臟出血少見。約半數患者有發熱,但持續高熱少見,以呼吸道感染為多,部分患者無明顯的感染灶。與急性型相比,感染易于控制。患者主要表現蒼白、皮膚散在出血點。由于病程長,反復輸血致含鐵血黃素沉著,皮膚可呈灰暗。肝、脾和淺表淋巴結一般無腫大。骨髓至少一個部位增生不良,多灶性增生,紅系中常有晚幼紅細胞比例增多,巨核細胞減少。骨髓小粒脂肪細胞增加。病程較長,一般1~4年。
上面的知識帶大家認識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護理方法是什么了,各位家長朋友要深入了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知識,注意自己孩子的血液變化,此病的到來需要積極的治療,而且相關的護理工作必須要加強起來,生活中還要注意預防此病。
-
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自我護理妙招在任何一種疾病發生之后,我們都不能僅僅是依靠醫學的方法來對疾病進行治療和控制,也應該要注意在生活中做好自身的護理工作,這
-
談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要并發癥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都準備再生障礙性貧血這種疾病所困擾,尤其是最近幾年患上這種疾病的患者在逐年的增加,這也讓人們對
-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飲食和生活護理相對于其他的國家來說,亞洲國家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這種疾病的人群還是比較多的,大家也都知道這種疾病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
再生障礙性貧血有哪些常見發病原因雖然現在很多人都聽說過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但是大家也都知道,這種疾病所帶來的危害非常的巨大,對于這種疾病的了解并不是特別
-
總結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原因導致人們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原因也是比較多的,但是大家并不能將這些患病原因進行明確的表述,這也就大大的妨礙了人們對于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