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的“浪漫夕陽紅”
沈力25歲時成為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50歲時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第一位主持人。她主持時間最長的節目是《夕陽紅》。
沈力25歲時成為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50歲時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第一位主持人。她主持時間最長的節目是《夕陽紅》。
沈力,在中國廣播電視新聞史上占有兩個第一:25歲時成為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50歲時成為電視欄目《為你服務》的主持人。沈力伴隨著中國電視的發展、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廣大觀眾的心田。如今,已經古稀之年的沈力,精神風貌依然如沐春風,她那段遲到的美滿愛情,如同她主持時間最長的《夕陽紅》節目,像一朵晚開的花,又似一瓶陳釀的酒,讓人為之慶賀,又令人羨慕不已。
沈力祖籍江蘇,在山東長大,16歲時進入部隊文工團唱歌,隨團輾轉各地為戰士演出。在文工團里,她漸漸感到對一位張姓的戰友在朝夕相處中產生了一定感情,她覺得跟他“挺對脾氣”。但是礙于部隊的紀律,兩人誰也沒有挑明彼此互為傾慕的心聲。唯一的一次“過火”舉動就是在一天急行軍時,沈力看到這位戰友鞋底磨穿了,便偷偷地把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一雙棉襪送給了他。這位戰友為此激動得一宿沒能合眼,并寫下了長達數頁的“情書”放在洗臉盆里,趁早晨洗漱時悄悄地遞給了沈力。可年僅20歲的沈力不知道這就是初戀,她為了遵守軍隊嚴明的紀律,竟強壓住了自己內心也是翻江倒海的感情。
真是應了那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古語。很快,由于革命形勢的需要,沈、張兩個人分離開了,沈力南下武漢,而張則北上哈爾濱,且從此天各一方,失去了聯系。后來,沈力調入總政歌舞團,并在北京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一段初戀自此畫上了句號。但是,當1954年沈力去哈爾濱演出時,意外地又與張見了面,當她得知他為了等自己,還沒有談戀愛結婚,沈力雖然很感動也很內疚,但是對感情嚴肅的沈力,不愿因此而辜負自己的未婚夫,她向張說明了自己的近況,張表示理解。很快沈力與自己的第一個丈夫結了婚,并生有兩個兒子,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愛情港灣。
沈力后來走進了電視臺,因為主播新聞聯播、主持《為你服務》、《夕陽紅》欄目,使沈力成為不少電視觀眾心目中的偶像,由于她的人格魅力,使她在同事及很多的人中有很好的口碑,她成為了大眾“情人”。沈力也在全身心地投入電視節目中,成為了中國電視發展史上不可不寫一筆的重要人物、傳媒名人。同時,她也守著自己的家過著本本分分的百姓日子。
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正在沈力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即上世紀80年代初,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獨自一個人既要奔事業,又要帶大兩個孩子,那份艱辛不言而喻。而張先生的婚姻也并不美滿,“文革”后期,他跟妻子矛盾漸深,到“文革”結束,家庭徹底破裂。張先生的哥哥在北京有一套房子,他便孤身一人暫避到了北京。沒有想到的是,張先生哥哥的房子竟跟沈力的家同在一條街上。有一天,她與他竟然在附近的街上不期而遇。50年后重相會,自有許多的話要說,但張先生最想告訴沈力的是:“‘文革’的時候我受到很大的沖擊,如果當時咱們在一起,你會被我牽連。”在沈力眼里,張先生依然那么純樸、本分、為別人著想。可是當張先生得知沈力現在已經孤身一人時,一種重續前緣的渴望使他天天在沈力經過的地方等她,可就是等不到她。摯著而又鐵了心的張先生,最后在老戰友的撮合和暗地支招下,終于贏得了沈力的心。兩個50年前的有情人,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后,又戲劇性地走到了一起。張先生對這段姻緣作了這樣形象的描述:“我們兩個重新走到一起,是補上了‘愛情’這一課。”
2000年初,我有幸與沈力、張先生夫妻一路同行赴安徽九華山、黃山等地旅游,他們相親相愛、相濡以沫、恩恩愛愛的樣子,讓同行的人翹起大拇指。沈力雖是名人,卻沒有一點架子,所到之處,就像大姐姐般呵護著大家,而張先生則似大哥哥般護衛著沈力,使我們小小的旅行團就像生活在大家庭中那般和睦、溫馨。
談及他們的生活,沈力說,她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她說她出生在一個達官顯貴的家庭,祖上是清慈禧手下八位軍機大臣之一的沈桂芬,到她父輩時,家境已經敗落,但她自幼還是受到很嚴格的家教的熏陶,那時家里的規矩很多,比如夾菜一定要夾自己面前的菜,老人給夾的菜一定要吃完,不能浪費糧食。沈力的母親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性,從媽媽那里,她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懂得了為人應樂善好施;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人者必先正己身;做事則言必行,行必果等。這些成為沈力一生的處世準則。在黃山上住宿時,賓館給我們配了較多的飯菜,平日少言寡語的沈力,一反常態,勸我們要盡力把桌上的飯菜吃干凈。離桌時,沈力又將桌上所有的殘羹剩飯全部打包帶回宿舍,她說:“且不說,農民種出這些蔬菜、糧食的不容易,就是挑夫將這些糧食、蔬菜挑上山來都是汗流浹背,我們將到口的食物再浪費掉,也太對不起他們了!”我們看到,沈力在說在做時,張先生就像位虔誠的信徒在接受布道般頻頻點頭,幫著忙東忙西。
“作為名人,您一點架子都沒有,真是不簡單。”我由衷地夸贊。沈力笑笑:“要說名人與普通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多了一份責任感,言談舉止要對大家負責,要對得起自己的那份良心!”
也許,正因為如此,沈力總是將自己置于普通群眾之中,她與張先生過著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的生活,他倆騎車、擠公共汽車出門,到菜市場買菜,進廚房做自己愛吃的飯食,一同出遠門踏青、旅游,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兩個人心心相印、相親相愛,生活有如加了蜜。
正因為沈力和張先生有這樣的心態,這樣的作為,相攜相伴度夕陽,夕陽才會紅滿天。
沈力25歲時成為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50歲時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第一位主持人。她主持時間最長的節目是《夕陽紅》。
沈力,在中國廣播電視新聞史上占有兩個第一:25歲時成為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50歲時成為電視欄目《為你服務》的主持人。沈力伴隨著中國電視的發展、進步,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廣大觀眾的心田。如今,已經古稀之年的沈力,精神風貌依然如沐春風,她那段遲到的美滿愛情,如同她主持時間最長的《夕陽紅》節目,像一朵晚開的花,又似一瓶陳釀的酒,讓人為之慶賀,又令人羨慕不已。
沈力祖籍江蘇,在山東長大,16歲時進入部隊文工團唱歌,隨團輾轉各地為戰士演出。在文工團里,她漸漸感到對一位張姓的戰友在朝夕相處中產生了一定感情,她覺得跟他“挺對脾氣”。但是礙于部隊的紀律,兩人誰也沒有挑明彼此互為傾慕的心聲。唯一的一次“過火”舉動就是在一天急行軍時,沈力看到這位戰友鞋底磨穿了,便偷偷地把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一雙棉襪送給了他。這位戰友為此激動得一宿沒能合眼,并寫下了長達數頁的“情書”放在洗臉盆里,趁早晨洗漱時悄悄地遞給了沈力。可年僅20歲的沈力不知道這就是初戀,她為了遵守軍隊嚴明的紀律,竟強壓住了自己內心也是翻江倒海的感情。
真是應了那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古語。很快,由于革命形勢的需要,沈、張兩個人分離開了,沈力南下武漢,而張則北上哈爾濱,且從此天各一方,失去了聯系。后來,沈力調入總政歌舞團,并在北京認識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一段初戀自此畫上了句號。但是,當1954年沈力去哈爾濱演出時,意外地又與張見了面,當她得知他為了等自己,還沒有談戀愛結婚,沈力雖然很感動也很內疚,但是對感情嚴肅的沈力,不愿因此而辜負自己的未婚夫,她向張說明了自己的近況,張表示理解。很快沈力與自己的第一個丈夫結了婚,并生有兩個兒子,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愛情港灣。
沈力后來走進了電視臺,因為主播新聞聯播、主持《為你服務》、《夕陽紅》欄目,使沈力成為不少電視觀眾心目中的偶像,由于她的人格魅力,使她在同事及很多的人中有很好的口碑,她成為了大眾“情人”。沈力也在全身心地投入電視節目中,成為了中國電視發展史上不可不寫一筆的重要人物、傳媒名人。同時,她也守著自己的家過著本本分分的百姓日子。
真是“天有不測風云”,正在沈力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即上世紀80年代初,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獨自一個人既要奔事業,又要帶大兩個孩子,那份艱辛不言而喻。而張先生的婚姻也并不美滿,“文革”后期,他跟妻子矛盾漸深,到“文革”結束,家庭徹底破裂。張先生的哥哥在北京有一套房子,他便孤身一人暫避到了北京。沒有想到的是,張先生哥哥的房子竟跟沈力的家同在一條街上。有一天,她與他竟然在附近的街上不期而遇。50年后重相會,自有許多的話要說,但張先生最想告訴沈力的是:“‘文革’的時候我受到很大的沖擊,如果當時咱們在一起,你會被我牽連。”在沈力眼里,張先生依然那么純樸、本分、為別人著想。可是當張先生得知沈力現在已經孤身一人時,一種重續前緣的渴望使他天天在沈力經過的地方等她,可就是等不到她。摯著而又鐵了心的張先生,最后在老戰友的撮合和暗地支招下,終于贏得了沈力的心。兩個50年前的有情人,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后,又戲劇性地走到了一起。張先生對這段姻緣作了這樣形象的描述:“我們兩個重新走到一起,是補上了‘愛情’這一課。”
2000年初,我有幸與沈力、張先生夫妻一路同行赴安徽九華山、黃山等地旅游,他們相親相愛、相濡以沫、恩恩愛愛的樣子,讓同行的人翹起大拇指。沈力雖是名人,卻沒有一點架子,所到之處,就像大姐姐般呵護著大家,而張先生則似大哥哥般護衛著沈力,使我們小小的旅行團就像生活在大家庭中那般和睦、溫馨。
談及他們的生活,沈力說,她是一個很傳統的人。她說她出生在一個達官顯貴的家庭,祖上是清慈禧手下八位軍機大臣之一的沈桂芬,到她父輩時,家境已經敗落,但她自幼還是受到很嚴格的家教的熏陶,那時家里的規矩很多,比如夾菜一定要夾自己面前的菜,老人給夾的菜一定要吃完,不能浪費糧食。沈力的母親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性,從媽媽那里,她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懂得了為人應樂善好施;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人者必先正己身;做事則言必行,行必果等。這些成為沈力一生的處世準則。在黃山上住宿時,賓館給我們配了較多的飯菜,平日少言寡語的沈力,一反常態,勸我們要盡力把桌上的飯菜吃干凈。離桌時,沈力又將桌上所有的殘羹剩飯全部打包帶回宿舍,她說:“且不說,農民種出這些蔬菜、糧食的不容易,就是挑夫將這些糧食、蔬菜挑上山來都是汗流浹背,我們將到口的食物再浪費掉,也太對不起他們了!”我們看到,沈力在說在做時,張先生就像位虔誠的信徒在接受布道般頻頻點頭,幫著忙東忙西。
“作為名人,您一點架子都沒有,真是不簡單。”我由衷地夸贊。沈力笑笑:“要說名人與普通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多了一份責任感,言談舉止要對大家負責,要對得起自己的那份良心!”
也許,正因為如此,沈力總是將自己置于普通群眾之中,她與張先生過著和普通老百姓一樣的生活,他倆騎車、擠公共汽車出門,到菜市場買菜,進廚房做自己愛吃的飯食,一同出遠門踏青、旅游,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兩個人心心相印、相親相愛,生活有如加了蜜。
正因為沈力和張先生有這樣的心態,這樣的作為,相攜相伴度夕陽,夕陽才會紅滿天。
相關文章
-
如何避免老人掉進謠言圈里其實老年人的身體而言也是非常的中意,那么你知道我們老年人也會有一些謠言的產生,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和困擾的,如
-
老人練太極拳的長壽秘訣每到清晨的廣場之上,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喜歡,做一些運動保護了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的,讓我們老年人的關節或者是全身都有一個非常
-
4個原因導致老人貧血 老人貧血吃什么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老年人也不例外,因為老年人的飲食會出現一些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平時大家需要關注老年
-
如何判斷老人抑郁癥呢?雖然現在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隨之而來影響老人身心健康的疾病也在逐步的增加,其中發生老人產生抑郁癥伴發非常多,時常會感到
-
老人平時如何保健養生養生保健是現在非常盛行的,特別是對上了歲數的老人們,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其身體日常發生微小疾病時最好不要嘗試服用藥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