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健康6法則
早就聽說廣州友好老年公寓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百歲老人,其出名不僅僅因為是百歲,而且她還集“優秀義工”、“才女”于一身。她就是麥雪侶老太太,周圍的人都親切地稱她為麥姨。見記者來訪,麥姨很殷勤地出門招呼。看著她那矯健的身姿,充沛的精神,很難想象她已年逾百歲。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百歲平凡而又不平凡老人的生活。
順 自然養生 水到渠成
談到養生,麥姨第一句話就讓我吃驚不小:“我從來不刻意去養生。很多人養生喜歡按照書本或者別人的經驗照搬,其實并不完全正確,我認為這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人不是一個模子里出來的,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體質的養生方法。一種方法,可能別人適用,但不見得你也適用。所以,養生要順其自然,不要生搬硬套,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是的,麥姨長期以來一直保持適合自己的飲食起居習慣,如每天早上起來煲一碗廣東著名的“老火湯”;每天吃一根香蕉;每天晚上睡6個小時,中午睡1個小時……麥姨接著補充說:“上面我說的僅僅是養身,養生還應懂得養性,即不單要身體好,人生態度也要好。對別人和社會的要求不要太高,學會知足常樂,這樣才能安享晚年。”
采訪感悟 順應身體節律,自然養生,心態平和,健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真 笑談生死 豁達無憂
對于許多老年人來說,如何遠離死亡是考慮得最多的事情,“死”是大多數老年人避諱的字眼。但麥姨對此卻并不忌諱,她還經常組織老年人出入各大醫院去看望絕癥病人,給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當記者問及麥姨為何接觸這些特殊的群體,她是如何看待生死這個話題時,麥姨哈哈一笑,很坦誠地談了自己對生死的想法。她認為生死有其自然規律,人有生,必定有死,不要把它看得太重,更不要因這種客觀規律而搞得心煩意亂。她開玩笑地告訴記者:“我已經寫好去閻王那兒的報告了,只等他批準。”至于后事,麥姨顯得更加坦然:“我已經讓兒孫做好了安排。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走就走了,沒什么好牽掛的。關鍵是做人要問心無愧,要生前盡自己所能做善事,不要想到死后才讓人說好話,這樣人的一生才有意義。”所以,她每次去看望絕癥病人時,都會用微笑感召他們,鼓勵他們看淡生死。
采訪感悟 連對死亡這道人生最后門檻的恐懼都能去除,那世間還有什么事值得自己去憂慮呢?
善 與人為善 大愛無言
作為公寓里的百歲老人,麥老太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廣州最年長的義工。說到這,記者就好奇了,晚年就是老人用來舒舒服服享受的,可麥姨為什么偏偏還要“自找苦吃”呢?
麥姨非常風趣地告訴我:“這是‘職業病’啦。我以前的工作是當老師,不僅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教導他們如何把成績提高,也做家長的工作,指導他們如何教育好孩子。退休后,‘老毛病’還是沒改,一下子做了幾十年的社區調解員,幫助解決社區里大大小小各種矛盾。調解夫妻間吵架、鄰里間不和,都是我的職責范圍。現在在老年公寓,如果碰到有老人心情不好或者生病了,我也會主動去看望并開導他。”在她看來,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只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去做。
去年的汶川地震,麥姨硬是從平時親人給她的生活費中擠出1000元捐給災區。當她得知有一批從地震災區到廣州治療的小朋友時,就自發組織公寓里的老人,為孩子在病房過了一個愉快的六一兒童節。今年4月,聽到災區建設還需資金的消息后,她再次發動老人為災區募捐,籌得數萬元。對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麥姨輕描淡寫地說:“其實付出和回報是相互的,你在作出物質貢獻的同時,精神上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人活著有沒有錢是次要的,關鍵是要活得開心。”
采訪感悟 付出就是獲得,奉獻就是愉悅。只要人人都能獻出自己的愛心,社會才會和諧。
-
如何避免老人掉進謠言圈里其實老年人的身體而言也是非常的中意,那么你知道我們老年人也會有一些謠言的產生,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和困擾的,如
-
老人練太極拳的長壽秘訣每到清晨的廣場之上,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喜歡,做一些運動保護了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的,讓我們老年人的關節或者是全身都有一個非常
-
4個原因導致老人貧血 老人貧血吃什么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老年人也不例外,因為老年人的飲食會出現一些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平時大家需要關注老年
-
如何判斷老人抑郁癥呢?雖然現在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隨之而來影響老人身心健康的疾病也在逐步的增加,其中發生老人產生抑郁癥伴發非常多,時常會感到
-
老人平時如何保健養生養生保健是現在非常盛行的,特別是對上了歲數的老人們,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其身體日常發生微小疾病時最好不要嘗試服用藥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