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
今天,走進我們情感周刊“幸福會客廳”的是一對耄耋老人:丈夫楊詩節,86歲,湖北省船廠退休工程師;妻子王春英,80歲,原武漢市第二商業局退休營業員。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他們結為夫婦。婚前相聞不相識的兩個人攜手走過了60年。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的婚姻正好與共和國同齡。我的青年、壯年、老年,
無論是苦是甜,都與她一起度過!”兩周前,楊詩節老人給記者打來電話。
8月28日上午,記者見到了楊老掛在口中的那個她——80歲的王春英。王奶奶擔心記者找不到路,撐著傘在家門口等候。透過朦朧的雨線,記者看到老人家標準的瓜子臉,年輕時準是個美人!
包辦婚姻,兩人忐忑不安
60年前,楊詩節第一次見到這張臉,是在他和王春英的婚禮上。
這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專屬于那個年代的包辦婚姻。
楊詩節和王春英都是湖北宜昌人,兩家相隔不遠,楊家經營油行,王家有間雜貨店,算是門當戶對。從王春英16歲開始,上王家說媒的人就絡繹不絕,王家覺得女兒還小,一直未曾允諾,直到1949年,王春英19歲,王家看中了26歲的楊詩節。楊詩節人長得不錯,還是?茖W校畢業,在巴東機械廠(湖北省船廠前身)當技術員。
而這一切,作為婚姻的當事人,男女雙方都不知情,而且按那時的規矩也是斷然不能打聽的。要和自己生活一輩子的人長得怎么樣?性格好不好?從訂婚到結婚,中間有3個月的間隔,兩位新人都忐忑不安。
1949年4月,婚禮如期舉行。雖然這樁婚姻是按舊傳統由父母包辦的,可形式上卻相當西式。楊家借來了小轎車迎親,王春英穿的是白色婚紗,長長的裙擺、可愛的花童,很新潮。不過,王家父母還是找來了一塊紅紗,蒙在王春英的頭上。透過紅紗,兩個新人第一次相見,雖然看得不甚分明,但這樣朦朧的印象讓他倆微微放了心——她清秀美麗,他高大俊朗。
相夫教子,也要經濟獨立
婚后的了解更讓兩人覺得幸運,王春英能干賢惠,楊詩節正直本分。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的婚姻正好與共和國同齡。我的青年、壯年、老年,
無論是苦是甜,都與她一起度過!”兩周前,楊詩節老人給記者打來電話。
8月28日上午,記者見到了楊老掛在口中的那個她——80歲的王春英。王奶奶擔心記者找不到路,撐著傘在家門口等候。透過朦朧的雨線,記者看到老人家標準的瓜子臉,年輕時準是個美人!
包辦婚姻,兩人忐忑不安
60年前,楊詩節第一次見到這張臉,是在他和王春英的婚禮上。
這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專屬于那個年代的包辦婚姻。
楊詩節和王春英都是湖北宜昌人,兩家相隔不遠,楊家經營油行,王家有間雜貨店,算是門當戶對。從王春英16歲開始,上王家說媒的人就絡繹不絕,王家覺得女兒還小,一直未曾允諾,直到1949年,王春英19歲,王家看中了26歲的楊詩節。楊詩節人長得不錯,還是?茖W校畢業,在巴東機械廠(湖北省船廠前身)當技術員。
而這一切,作為婚姻的當事人,男女雙方都不知情,而且按那時的規矩也是斷然不能打聽的。要和自己生活一輩子的人長得怎么樣?性格好不好?從訂婚到結婚,中間有3個月的間隔,兩位新人都忐忑不安。
1949年4月,婚禮如期舉行。雖然這樁婚姻是按舊傳統由父母包辦的,可形式上卻相當西式。楊家借來了小轎車迎親,王春英穿的是白色婚紗,長長的裙擺、可愛的花童,很新潮。不過,王家父母還是找來了一塊紅紗,蒙在王春英的頭上。透過紅紗,兩個新人第一次相見,雖然看得不甚分明,但這樣朦朧的印象讓他倆微微放了心——她清秀美麗,他高大俊朗。
相夫教子,也要經濟獨立
婚后的了解更讓兩人覺得幸運,王春英能干賢惠,楊詩節正直本分。
相關文章
-
如何避免老人掉進謠言圈里其實老年人的身體而言也是非常的中意,那么你知道我們老年人也會有一些謠言的產生,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和困擾的,如
-
老人練太極拳的長壽秘訣每到清晨的廣場之上,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喜歡,做一些運動保護了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的,讓我們老年人的關節或者是全身都有一個非常
-
4個原因導致老人貧血 老人貧血吃什么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老年人也不例外,因為老年人的飲食會出現一些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平時大家需要關注老年
-
如何判斷老人抑郁癥呢?雖然現在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隨之而來影響老人身心健康的疾病也在逐步的增加,其中發生老人產生抑郁癥伴發非常多,時常會感到
-
老人平時如何保健養生養生保健是現在非常盛行的,特別是對上了歲數的老人們,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其身體日常發生微小疾病時最好不要嘗試服用藥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