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倒了,該不該扶?
看到一位老人倒了,該不該扶?看到這個問題竟然拿來做電視節目的時侯,我的心里矛盾了,雷鋒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看到老人倒了,是個人的話都應該扶一把吧?但是現在我們猶豫了,扶不好,不扶也不好。
中國“13億人扶不起一個老人”。“主要是我國缺少一部好人保護法。”全國政協委員施杰建議:應盡快制定“公民救助保護法”:一減去救助人責任,因救助導致他人損害的,可通過國家救助基金適當補償;二對惡意欺詐救助人的被救助人予以處罰。(《南京晨報》3月10日)
老人倒了,你扶不扶,這是一個道德命題,若上升到法律的角度,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側面,或許也有匡扶正義,減緩道德頹勢的簡潔療效。從法律角度講,施杰的提議,對化解“扶老人危機”也算仁至義盡了。但制定“好人保護法”,就能讓我們敢扶老人?這依然還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老人倒了,你扶不扶?”這竟然是一個問題。它不是本來只該出現在那些剛剛蹣跚學步咿呀學語的課堂,作為懵懂的孩子們價值啟蒙和道德判斷的開蒙問題嗎?怎么現在儼然是成人世界里一個嚴肅得有些“正襟危坐”式的問題?老人倒了,該不該扶,你會不會扶?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語境下,這本是一個似乎不言自明的問題。但它竟然會問啞一大部分人。實事求是的說,扶老人恐懼癥”的產生與民眾普遍缺乏安全感不無聯系。
“有心救助者,卻要為救人后是否會擔責而擔心,不少人最終放棄”。就像周立波調侃的那樣:見義勇為、助人行善的成本在不斷增高。當2歲的小悅悅被汽車碾壓,7分鐘內,18名路人路過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這些人除開道德缺失外,也許還擔心會引火燒身,引火燒身的焦慮是法律對見義勇為的行為保護的缺失”。一方面,社會需要公民救助,另一方面,我們沒有公民救助的激勵與保護機制。立法保護公民的救助行為勢在必行。這當然也需要政府公權部門傳遞一種正向價值,讓公共責任和司法導向,來化解民眾扶老人的司法和道德風險。
據了解,國外對于救助老人有著成功經驗,美國有一條法律專門來保護好心人,在緊急狀態下,施救者因其無償的救助行為,給被救助者造成某種損害時可免除責任。在意大利、日本、法國、西班牙以及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此類法律還進一步要求公民必須幫助遭遇困難的人(如聯絡有關部門等)。在必要情況下,公民有義務提供急救。目前全國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了見義勇為獎勵和保護的法規條例。但這顯然不夠,其適用范圍不能涵蓋生活中諸多救助行為,而這些行為可能很平凡,甚至包括扶老人這種司空見慣的都沒有涉及。同時,地方性法規,立法層次較低,其效力和調整范圍有限,存在先天不足,難以切實保障救助者的權益。
總而言之,在具有尊老愛幼傳統的中國,老人跌倒問題,扶老人的問題,竟然成了一個公共議題,這不僅道德悲劇,也是法律滯后帶來的后果,希望制定“好人保護法”能引起重視,盡早能進入立法程序。
-
如何避免老人掉進謠言圈里其實老年人的身體而言也是非常的中意,那么你知道我們老年人也會有一些謠言的產生,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和困擾的,如
-
老人練太極拳的長壽秘訣每到清晨的廣場之上,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喜歡,做一些運動保護了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的,讓我們老年人的關節或者是全身都有一個非常
-
4個原因導致老人貧血 老人貧血吃什么好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會出現貧血的現象,老年人也不例外,因為老年人的飲食會出現一些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平時大家需要關注老年
-
如何判斷老人抑郁癥呢?雖然現在已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隨之而來影響老人身心健康的疾病也在逐步的增加,其中發生老人產生抑郁癥伴發非常多,時常會感到
-
老人平時如何保健養生養生保健是現在非常盛行的,特別是對上了歲數的老人們,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在其身體日常發生微小疾病時最好不要嘗試服用藥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