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老爸PK育兒經
記者有意邀請小冬及其父親這兩代父親做面對面采訪,力圖從同樣的話題上獲得兩代人在觀念和習慣上的沖突,以期讓已經或即將成為“80后爸爸”的讀者朋友及其父輩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80后父親:小冬29歲某房地產開發公司銷售部職員
50后父親:老李(小冬之父)58歲郵局退休職工
記者:你們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差異大嗎?
小冬:有些。現在孩子還小,我們的分歧主要還集中在生活習慣上,但一些小的教育觀念也已經開始慢慢出現分歧。比如我就強烈反對打罵孩子。我小時候就是黃荊棍下出來的。
老李:小娃兒說道理又不懂,那種堅決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摸插座,不打他怎么能記住。他也是我孫子,我會狠打嗎?還不是輕輕教訓一下。
記者:你們認為對方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哪一點最需要改一改?
小冬:我爸就是什么事都太嚴肅認真,帶孩子也是。一點小事,總覺得很嚴重,非要上綱上線地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其實生活中好多事情,不是原則性的,隨意點嘛。就像娃兒不吃飯,只要不是生病了,這頓吃得少,下頓餓了自然就多吃了,大人也不是頓頓有胃口的嘛。
老李:我還就看不慣他一天耍心大,哪里像個有娃兒的人嘛。還半夜和別個出去看足球,屋頭沒得電視嗎?有了娃兒,一些耍事該收心就要收心,要有克制,給娃兒做個好榜樣。
記者:養兒才知父母恩。當了父親才知道做父母是需要犧牲的嗎?
小冬:我覺得不能叫“犧牲”吧,只能說有所得有所失,生活有改變吧。我是極力反對那種為了孩子而失去自我,“奉獻”掉自己一生的育兒方式。這樣孩子的壓力也很大。即便有了孩子,父母也應該有自己獨立的人生,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夢想、希望、生活動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老李:不奉獻不犧牲能叫父母?當父母是天底下最難的工作。我們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如現在,做什么事情都是為了孩子,也把自己很多沒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
記者:孩子的教育和人生需要早早規劃,按部就班嗎?
小冬:這點我和我爸還比較一致,肯定需要早作計劃的。教育是一輩子的大事。只是說我們對教育的理解不同,我爸那一代就認為,教育就是上學學文化,而我們年輕一代的父親就認為,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不過,無論如何教育,孩子都是獨立的,他不可能完全按照你設想的教育之路走下去。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爸想我接他的班去郵局工作,可我辭職了出來自己闖,我有我的想法。我今后對兒子的寬容度很大,只要不違法亂紀,可以從事任何他喜歡的職業。
老李: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畢竟經驗豐富啊!算了,現在時代不同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