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帶孫輩無暇娛樂 老人盼過兒童節
這些天,家住虹口區水電路的陳祖興和老伴籌劃著“六一”兒童節上哪兒玩。盤算來盤算去,老兩口決定去滴水湖看看。“平時忙著帶外孫,兒童節女兒要帶孩子出去玩,我們總算可以放松放松了。”
老陳夫婦身體硬朗,酷愛旅游和收藏,本以為退休后能有充足的時間四處走走,孰知小外孫的出生讓他們立即“再就業”,閑暇時間不增反減。女兒、女婿在張江上班,平時無暇顧家,他們便成了“幼托老師”。
“每天從早到晚,要寸步不離地圍著孩子轉。”老陳說,過去常去的古玩市場如今再也沒時間去逛了,辛苦收來的藏品也被束之高閣,遇上好天氣真想外出遠足,可這更是奢望。只有到了五一、國慶、春節等假期,女兒女婿也放假,老夫妻倆才可以放手不管,給自己留點時間。令他高興的是,前兩天女兒提前通知,今年“六一”節打算親自陪孩子玩,老兩口又有了歇息的機會。
期盼過兒童節的老人,并不止老陳夫婦。記者走訪上海旅游集散中心發現,不少老人選擇“六一”出游。他們大多退休不久,精力旺盛,平時在家每天從早忙到晚,除帶孩子外還要操勞家務,空閑時間被擠占一空。退休不久的范女士被小孫女“套牢”,平時交友廣泛的她如今幾乎離不開家。社區“金嗓子”薛阿姨,從去年起帶孫子后,再也沒參加過社區合唱團活動,老姐妹們也漸漸疏遠。如今,“六一”節成了不少老人“新盼頭”。
而在虹口區曲陽路街道居委干部蔣偉華眼里,并非所有老人都能在“六一”獲得假期。她介紹說,小區里的幼兒園每年“六一”都會舉辦親子活動,陪孩子參加的有年輕的父母,更有年邁的祖輩。平時,小區里家有幼兒的老人,也多少要承擔帶孫輩的任務:“小區千百戶人家,年輕父母獨立帶孩子的至多一兩家。”
蔣偉華分析,大部分老人的忙碌緣自子女工作的繁忙,他們也樂意為子女分擔。但一些情況下,再喜愛孩子的老人也難免有怨言:鄰居李阿姨的兒子媳婦與老人分居兩地,年幼的孩子跟著奶奶住。平時,小兩口下班來看看孩子便回到自己的“小窩”;休息日,他們也只是來母親家吃頓飯,而后便各做各事,從不將孩子接回自家。既要帶孩子,又要服侍大人,讓全年無休的李阿姨自嘲成了“老保姆”。
“好在這樣的情況不算多數。”蔣偉華呼吁,哪怕平時工作繁忙,年輕的父母們都應有意識地為老人減負,“尤其在休息日,最好能夠自己帶孩子,不要占用老人的時間”。一些年輕的父母們也已意識到老人的辛苦。薛阿姨的媳婦在事業單位工作,原本“六一”只能休息半天,但她特意調休半天,用一整天時間陪孩子,也“讓老人可以好好休息”。就這樣,薛阿姨約了幾個老姐妹,買了去南潯的車票,準備去過一個快樂的“六一”節。
時話時說
錯位后的期待
老年人過“六一”節,童心未泯,好像是歡喜的事情。但細細咀嚼,“六一”節于他們的意義,不過是提供了一段短暫而難得的空閑。休整過后,他們將重回忙碌的軌道,甚至再像個孩子一樣期盼下一個“六一”。由是,“老人過六一”更像一種錯位,不免教人尷尬。
報道中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鮮見。由于寶貝兒子(女兒)添了寶貝孫子(孫女),多少“年富力強”的老人在退休后重新上崗。不用懷疑他們接下任務時的喜悅與付出過程中的無悔,可當帶孩子成了他們退休生活的全部,多少有些無奈和辛酸。因為對老人來說,退休后的金色時光尤其珍貴―――多少年輕時無暇做的夢,是打算在這時候來圓的。
年輕父母們也許無奈―――太忙,或是其他可以理解的原因。但并非沒有解決之道。有人主動在“六一”給老人放假,當然好;在平日盡可能的主動分擔,或是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相互輪換,更是良方。甚至可以期待,他們在為孩子過“六一”時,也能巧妙地將老人的喜好融入其中,做些雙向互動,或是舉家出游,能這樣過“六一”的老人,或許真的可以“返老還童”,笑逐顏開了。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