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是經不起拖延的 要像對孩子一樣待父母
父母往往成了子女金錢上的供應者,為他們上學、買房、買車。他們愿意舍棄自己的生活圈子,從老家跑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幫子女帶孩子,但他們得到的感恩和回報,卻太少太少了。可是不知從哪一年開始,西方人盛行的父親節、母親節便走進了中國年輕人的生活。子女們要利用這些節日為自己的父母送一份心意。
對子女講“心”,對父母講“金”
6月10日,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公布了這樣一項調查結果,在一份千人問卷調查中,超過80%的受訪者表示每天都會對子女表達愛意,但卻只有17%的人會對父母表露情意。更多時候,他們為父母付出的是金錢。
其實,又豈止香港民眾如此呢?我們周圍有多少人都是將全身心投注到孩子身上,卻把對老人的關心兌換成一件件物品。
“你回來了,快洗手吃飯吧。”看見兒子一臉疲憊地回到家,汪大爺趕緊端出準備好的飯菜?赏粝壬S口答應了一聲,扭頭就抱起正在一旁玩積木的3歲兒子:“寶貝兒子,想死爸爸了!”與對兒子的熱情相反的是,當父親關心起自己的工作時,汪先生卻表現得非常不耐煩:“跟你說了也不懂,我心里煩著呢!”
和汪先生一樣,很多對孩子一點異樣都會緊張的年輕父母,卻對辛苦養育過自己的父母時時忽略。
父母最需要尊重和耐心
如果直接問父母:“你們需要什么?”他們十有八九會回答:“你們過得好就行,我們什么都不需要。”可作為子女,你必須懂得,與金錢相比,對老人的尊重和耐心更加重要。
在北京某網站工作的藏小姐說:“上大學時,有次我正午休,爸爸突然打來電話。我一聽是爸爸的聲音,劈頭蓋臉就一陣數落:‘能不能別在中午給我打電話!我要睡覺,要休息!’”那次以后,爸爸再沒在中午給她打過電話,電話里的第一句準是:“女兒你現在忙嗎?”這讓她幾度淚流滿面。
無心之傷,其實有時更傷人。黃女士給女兒帶孩子的經歷,就曾讓她涼了心。“女兒總是嫌我這弄得不好那弄得不行。用刀切個包心菜,她說必須得用手撕;炒個土豆絲,她說土豆片更好吃;孩子溢奶,嫌我抱的姿勢不對?伤灰彩俏依洞蟮膯?”
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和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湯永隆看來,很多時候,年輕人對父母的態度都不夠尊重。老一輩曾經辛辛苦苦將我們拉扯大,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我們用勺子、筷子吃東西;教我們穿衣服、系扣子、綁鞋帶;教我們洗臉、梳頭;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就應該是無條件的。然而,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對師長、領導,甚至陌生人畢恭畢敬,對最愛自己的父母卻時常惡語相向。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