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常喊疼痛的老人 做子女的切莫太過關心
有些老年人經常對子女訴說身上疼痛,可是當子女們帶老人去醫院時,醫生往往又查不出具體疼痛的部位,甚至依病人的要求做各種各樣的檢查,也查不出確切病因。許多子女為此傷透了腦筋。行為醫學專家指出,對于這些常喊疼痛的老人,做子女的切莫太過關心。
對于這種常年累月的疼痛,醫學上稱為慢性疼痛。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常具有典型的行為和情緒特征:疼痛成了病人生活的中心和持久的注重點,病人總在設法試圖搞清疼痛的原因、部位、性質等。病人還常有急躁、易怒的表現,有時又消極、悲觀,特別不愛活動,常只因求醫才出門。這類病人還有一個顯著的行為特點就是總像在打盹,提不起精神來。
慢性疼痛一般是由有組織損傷的急性疼痛遷延而成。急性疼痛當組織恢復后,疼痛自然也就終止,但如果遇到下列因素時,就易發展為慢性疼痛。一是病人把疼痛看成是某種嚴重疾病的信號,因而出現焦虛、恐病、感到無助無望,進而行為紊亂、活動減少、濫用止痛劑;二是病人疼痛發作時,容易引起家庭、配偶、親友、同事和醫務人員的過度關心和重視,這些關心和擔憂,讓病人可感到生病的種種“好處”,使病人的疼痛行為不斷得到強化。上述兩種因素是導致病人出現慢性疼痛的重要原因。
疼痛最大的危害在于降低生活質量。因此,當出現慢性疼痛超過一個月,就必須前往疼痛專科醫院或疼痛科室就診。對于慢性疼痛病人的治療,除了物理、化學方法之外,還需要給予醫學教育和心理上的支持。最好無創性治療,但必要時還需給予藥物治療和創傷性治療。盡可能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調動病人自身機體的抗病能力,防治疼痛。
除了藥物和物理等基礎治療外,我國目前在疼痛疾病治療領域現已運用的疼痛微創技術主要有:神經阻滯、體壁反饋、軟組織松解、神經射頻消融、椎間盤減壓、臭氧治療、椎體成形、植入神經刺激器或鎮痛泵、椎管內窺鏡治療等。除了以上這些微創的手術治療外,康復治療也很有必要,通過輔以激光、針灸、牽引、推拿、正骨、中藥熏蒸和心理治療等方式,可以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盡早將惱人的慢性疼痛拒之門外。也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為一種不死的癌癥。目前,中國至少有一億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