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對待父母的孝順 精神贍養(yǎng)更為重要
孔子說過,所謂“孝”,并不僅僅是在生活上照料、在衣食上滿足父母,而應該“和顏悅色”,從內心里孝敬,不然就跟養(yǎng)牛養(yǎng)馬一樣了。“現(xiàn)在與父母一起居住的人越來越少了,兒行千里時,精神贍養(yǎng)就更為重要。
被尊重。老人需要子女給予適當?shù)亩Y儀。出現(xiàn)問題時,子女要多接納,少說教。
被愛。老年人信息掌握得少,很容易有孤寂感,子女就應用不同方式與他們交流,比如打電話、發(fā)短信、寫信、網絡聊天,其中短信、明信片、信件能讓老人經常拿出來重溫,效果更好。而在聆聽時,子女應該帶著耐心和熱情與父母交流,這樣讓他們情感得到宣泄,也能鍛煉他們大腦的機能、延緩衰老。
自我實現(xiàn)。老人像孩子一樣需要哄和夸,子女可以根據(jù)條件,讓老人覺得自己有價值。比如夸媽媽的飯做得比電視上的美食節(jié)目還棒,爸爸修理家具最有辦法等。有條件的話,子女還可以和爸媽共同完成或探討他們感興趣或擅長的事情,這能讓他們得到雙重的心理滿足。
忙碌時請記得騰出一點點的時間給父母
“返老還童”這個詞,覺得用在老人的心理、精神狀態(tài)上再合適不過。老人喜歡跟孩子處一塊,他們可以給孩子們講過去他們自個年輕時候或者孩子的父母孩童時候的事情,盡管孩子們未必聽得明白,但是至少孩子們會把往事當成故事聽得津津有味,老人的精神也得到了滿足。
這幾年在外求學,每次回到家第一時間,都是先去探望跟伯伯住一塊的奶奶。老人家有白內障,我不喊她她可能未必知道是我回來了,但是每次見到我,就很是開心,一個勁夸我懂事了。然后總是會陪她聊一會天,90多歲高齡的奶奶記憶力超好,又善講,滔滔不絕地就是一長串的陳年往事,盡管很多東西我已經聽過幾回,但是每次我都能對她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往來交談中,其實我深切地明白老人需要的更多還是家人的尊重與關愛。
雖然中國人認為老人就該“頤養(yǎng)天年”,但是每一個老人都不希望自己被人當成“無用之人”看待,哪怕只是飯后幫忙收拾一下飯桌。很多時候,也許我們出于孝順的心態(tài)讓老人把手頭的活放下,但是措辭可能有點失誤,比如“放下吧,讓我來比較快。”老人的心理很敏感,很可能會誤認為年輕人在嫌棄他們。或許,這個時候的我們,倒不如讓他們做一些輕松的活,適當時候提出贊賞,這就和鼓勵小孩子是一個道理。
孝順的我們,別只顧著每月給老人物質上的贍養(yǎng)而忘了給他們精神上的贍養(yǎng)。記得,騰出那么一點點時間給我們的父母。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qū)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tài),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fā)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xiàn)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