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看看德孝文化如何讓老人安享晚年
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安康是我們作為子女希望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的孝順我們的父母,無論是采取哪一種方法,我們都要估計老年人的心里和物質的需求,我們一定要孝順孝敬父母,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下面我就帶你一起去了解德孝文化讓老人安享晚年這一方面。
“兒女們有的出去打工了,有的白天干農活了,我們自己待在家里很無聊;來這里就不一樣了,一天三頓飯不用愁,還有人說說話、打打牌,日子過得很高興。”日前在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龍居鎮雷家坡村的老人日間照料中心,一位正在院子中散步的老人這樣告訴記者。
雷家坡村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成立于2012年9月,現已入住了30位70歲以上的孤寡老人。“日間照料”是一種老人集中代養模式—老人白天在這里一日三餐比較規律、比較方便也比較衛生,同時,還可以聚在一起打牌、下棋、練書法,精神上也更愉悅。所以,在這里代養的老人們也被形象地稱為“走讀生”。
“走讀生”要交多少“學費”呢?據中心負責人介紹說,老人每人每月交100元,記者調查發現,對于每月100元的費用,老人們普遍反映可以承受,覺得“很值”。但是,對于代養機構來說,實際支出達到每人每月300元,資金存在缺口,炊事人員也必須滿足基本的工資要求,這部分錢由社區補貼和區政府資助,至于日常管理工作,則由社區干部和社區老年人協會義務承擔。就這樣,個人負擔一部分,政府解決一部分,社會幫助一部分,讓老人們有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家”。
在鹽湖區,設立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是塑造德孝文化的特色之舉。在不同的村鎮、社區,這些中心都有自己獨特的敬老方式。
在東湖社區,一座占地416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大樓是老人們最喜愛的地方。這里的一鍵通服務平臺利用現代通訊技術,讓老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能夠得到更迅速的回應和滿足。記者親身體驗了“一鍵通”——拿起一部專用手機,撥打服務平臺,幾秒鐘后,平臺大屏幕上提示有老人呼叫,電話接通后,該老人的照片、年齡、住址等各項信息便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老人提出要求之后,工作人員馬上便可以聯系相應機構,及時解決問題。“一鍵通”服務的便捷和體貼背后,是東湖社區對居民的網格化管理。社區劃分為12個網格,設立“一戶一表”的社區住戶信息臺賬,建立空巢老人、殘疾人家庭、低保家庭、流動人口等重點對象檔案,這些舉措讓為人民服務變得更科學、更便于管理。
目前這個“一鍵通”平臺為轄區400名70歲以上老人配發了專用手機,為老人提供急救呼叫、信息咨詢、家政料理、康復護理等多項服務。
“日間照料中心只是鹽湖區德孝文化苑建設的一部分。徳孝文化苑是五位一體的,包括農家書屋、文藝宣傳隊伍、德孝大講堂、志愿服務隊伍以及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負責人說。
去年夏天,鹽湖區陶村鎮張良村舉辦一場演出,村委會擺放了3000個小板凳。起初村委會擔心這些小板凳會被村民“順手牽羊”,結果板凳一個也沒少。而之前張良村曾是一個滋事生非不良行為較多的村子。陶村鎮黨委書記陳擁軍將張良村的今昔變化歸功于德孝大講堂。最近一年,鹽湖區開展了德孝大講堂巡講活動,巡講采取專家講學、故事講述及快板等形式,寓教于樂,豐富了群眾生活,也提升了民間風氣。“原來我覺得讓二老吃好穿好就行,聽了講課后感到還應和父母多接近、聊天,拉近和他們的心理距離。”這是許多市民和村民在聽完巡講之后的心聲。在鹽湖區委書記王志峰看來,弘揚德孝文化,就是要讓文化思想精髓如涓涓細流,不斷向人們的意識領域滲透,時時刻刻向經濟社會發展添活力。
在鹽湖區的鳴條崗,登高遠望,一片蒼翠。這里是占地1700多畝的舜帝陵,在當地人眼中,更是德孝文化的思想發源地。位于德孝文化源頭的鹽湖區人,正在將這份文化底蘊轉變成當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力量。
以上就是有關德孝文化讓老人安享晚年的詳細介紹,希望對你進一步了解老人有一定的幫助。因此,身為兒女的我們一定要積極孝順父母,同時發揚我國優良傳統美德,讓愛充滿人間,讓老人安享晚年!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