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老人有不適應 子女要幫助適應新環境
現在很多的老年人為了照顧在城市里打工的孩子或者是幫忙帶孫子就會跑到城里來,但是老年人不喜歡城里的生活,有很多的抵抗心理。想家、孤獨、語言不通……這是“遷徙老人”的典型癥狀,子女要學會幫助老年人來緩解這樣的生活!
老人們離開家鄉和在新地方落居的兒女們住在了一起,可是兒女們總有那么多的工作,很難時間抽出時間安撫老人們的孤獨。如何幫助“遷徙老人”更快融入城市的生活?以下幾種針對各類遷徙老人困難的細節解決辦法,希望能給老人們提供一些參考,也給同樣苦惱的兒女們一些可借鑒的解決方案。
晚上一有空就和老伴視頻聊天
50多歲的陳阿姨特地從老家過來幫帶孫子。陳阿姨經常擔心老家的老伴,兒子為了幫老媽解憂,特地給電腦安了視頻。晚上一有空,提前讓老爸到會用電腦的外甥家,兩邊都打開QQ連接好視頻,就讓老媽、老爸視頻聊天。
“既看得到人,還能免費聊天,這樣就不用天天念叨他了。”陳阿姨自從能在電腦上見到老伴后,也沒那么想家了,日子過得也習慣了。
想家時帶上孫子回去住幾個月
曾阿姨老兩口在外地生活了兩年,也老是想念老家。“爸媽不習慣這邊的生活方式。”曾阿姨的女兒說。他們的解決辦法是往家里跑,一般春節前后他們會帶上孫子,回老家住上好幾個月才上來。
常去旅游盡量參加社區活動
劉大媽,來廣州六七年,兒子兒媳今年就給她放了假,讓她去風景區旅游,放松心情,“我游覽過挺多名勝。”劉大媽說。劉大媽雖然也不會本地話,但是她嘗試著多參加老年活動。社區每晚都會組織老年人做養生保健操,她也盡量參加。
復制老家飲食習慣
69歲包大爺是年少時隨父母來到廣州,“剛來時吃米飯覺得有米糠味,吃空心菜有地瓜味,啥都吃不慣。”后來包大爺從老家娶了個老伴,也遷來廣州了,“老伴就自己做饅頭包子,包餃子,甭提多開心。”直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他們家一直保持著自己搟面條、包餃子、做饅頭的習慣。包大爺放學后就到街上劇場里聽戲聽評話,抓住任何機會學習粵語。現在他已是“粵語通”。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