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提高維權意識 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我們國家現在基本上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那么老齡化社會會給商家帶來一種新型的商機,就是銀發消費,也就是所謂的“銀發經濟”,現在社會上存在大量的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防騙能力低、維權意識弱的特點,欺騙老年人消費者。老年人要懂得維護自己的權益。
老年人消費領域中有關保健品及保健服務的投訴呈上升趨勢,那么,為何老人容易頻遭欺詐?商家常見的營銷手段又有哪些?
“我以前在一家健康養生會所看到一些人通過贈送小禮物的方式,忽悠老年人用980元購買一個超市里只賣100元的水蒸氣治療儀。”孫阿姨曾經在與同齡朋友活動時發現這樣的現象,“前幾天在某歌舞廳前又發現類似情況,他們在門口貼了只允許55歲老人才能進去的字樣。”果不其然,當天就有多名老年人陷入該“陷阱”。“推銷人員說先付4000元試用一天,第二天再返還給我們,沒想到第二天這些人都跑掉了。”受害人王阿姨訴說。
近日,記者來到梧桐工商所,聽取了這些被害者的“消費陷阱”故事。為何老年朋友會頻頻中招?許多銷售人員就是抓住老年人的弱勢展開“親情攻勢”,比如一口一個“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地套近乎。這手段,對一些缺少社會交流和親人關愛的老人很是受用,從而成為被騙對象。為此,相關人士建議,老年人的家人和朋友應該多關心老人的生活起居,了解關心老人的身體狀況,根據他們的身體需求,到醫院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防治。同時,要與老年人進行心靈溝通,讓他們感受到家庭和親人的溫暖,確保心情愉快、身體健康。
針對老年人消費“陷阱”層出不窮的現象,桐鄉工商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這些消費陷阱有幾種表現:一是夸大保健品功效,引誘老年人上當受騙;二是以免費體驗、免費試用的手法,給老年人“洗腦”;三是以獨居老年人為對象,以感情交流為手段,騙取老年人高價購買不需要的商品;四是針對一些老人缺乏專業知識和維權意識,以及對高科技和新鮮事物接受和理解程度較低等,讓自稱的“專家”讓老年人相信所謂的“高科技”。
“加強經營主體以及出租場地的管理,把事端消滅在萌芽狀態。”梧桐工商所相關負責人提醒,廣大群眾不要輕信路邊商販的廣告宣傳,對推銷保健品的行為保持高度警惕。對遇到推銷者提供的各種免費服務情況,要及時和家人溝通或向有關部門反映,不要輕易相信。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