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孝敬老人從傾聽開始
老人晚年的時候是最害怕孤獨的,因為孤獨不是僅僅指老年人一個人,沒有陪伴,而是有時候即使子女在自己的身邊,他們也是不理解自己的,有時候甚至不會傾聽老年人的想法,這樣的行為是會讓老年人更辛苦的。我們下面就來看看子女應該如何和老年人進行交流就,進行尊重老年人的生活心理。
孝敬老人從傾聽開始
“有人花錢吃喝,有人花錢點歌……有人花錢雇我陪人兒嘮嗑。”這雖是小品中的一段臺詞,但它卻透視出生活中的一個現實問題:子女們很忙,很少有時間與父母溝通交流。那么,老年人都在與誰交流?他們更希望與誰多交流?他們感興趣的談話內容大多是什么?日前,圍繞這些話題,記者隨機向60名老年人發放了調查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我市近六成的老年人與自己的老伴交談最多,近六成老年人希望增進與子女的溝通,過半數的老年人表示經常在與人聊過往的那些事。
近六成老人的共同心愿:希望多跟子女聊聊天
調查中記者發現,能跟子女們多增進交流成為近六成老人的共同心愿。在市勞動公園,61歲的王榮說:“以前沒退時也不知道啥叫寂寞呀,退休后,沒有同事在身邊、沒有工作要做,才真正地體會到什么是寂寞。我就盼著到周六周日,因為雙休日孩子們都回來,談啥都高興。”她有兩個兒子,兒子們都已成家,住得離王榮家較遠,只有雙休日才能去看看王榮。王榮說:“咱們也理解孩子,每天都有一堆事兒要忙,哪有工夫聽我嘮叨。”
提起希望跟誰多增進交流溝通時,80歲的張敬才說:“我最希望多跟孩子們聊聊。孩子小時,為了樹威信,我從來都是板著臉,從不跟孩子們多說什么,孩子們都怕我。后來孩子們都大了,學業有成、事業有成,可每次回來看我們,還是不愿意跟我聊天。其實,我很想跟孩子們聊聊天,把我的一些經驗說給他們聽。”
過半數老人的談資:回憶過去的那些事
調查中記者發現,過半數老人表示,跟人聊天的話題多半都是些往事。在雷鋒體育場休閑廣場,78歲的黃大爺正跟老伙伴們聊得開心,記者聽聽,他是在跟老伙伴們說著以前冬天在渾河上滑冰的趣事。黃大爺提起“當年勇”時,臉上泛著光彩:“現在老了,滑不動了。20年前那會兒,我跟幾個老伙伴經常到渾河上滑冰,我還會耍些花樣兒呢,他們都只能看著,誰也弄不上來。”
老人們表示,無論是跟老伴、孩子們還是同事、朋友,談話的內容大多都是過往的那些事。那老人為啥都愛交流過往的事呢?黃大爺的看法是:“大概是過去的一些事兒,大家都共同經歷過,談起來也比較容易產生共鳴。”“再就是人老了可能都愛沉浸在回憶當中,也許這就叫‘記憶返童’吧。”人群中一位老先生分析道。
子女愛父母:多聽父母聊往事
在半島假日居住的77歲的林泉老人住著一套三室兩廳的大房子,老兩口都有退休金,子女條件都好,經常買吃的、穿的、用的送過來,按說衣食無憂的,他應該快快樂樂的才對,可他經常是悶悶不樂。問其原由,林泉說:“開公司的兒子有談不完的生意,在行政部門工作的女兒有忙不完的工作。”“其實,有時想想自己年輕時也是這樣忙里忙外,很少顧及家里和孩子,但現在一有空就常常想和他們說說話,聊聊天,哪怕是給我發條信息也好。”
“他們能多跟我聊聊天,比給我買什么都強。”林泉老人說。記者發現,林泉老人的想法在老人中頗具代表性。老人們的要求不多,他們只希望孩子們多來跟他們聊聊天,聽聽他們說些陳年往事。
怎樣做才算孝?我們該如何來愛我們的父母?調查中我們感到,為人子女者愛父母并不僅是保證自己的父母衣食無憂,而更多的是要滿足老人的心愿,比如能夠靜下心來多陪陪他們,耐心地聽他們說那些陳年往事,讓他們的晚年充滿歡笑,這也算是為我們自己將來的晚年進行“預習”。
-
老人帶孩子 12個誤區要知道有很多的人們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喜歡小寶寶的,特別對于年輕人來說,生活壓力也是比較大的,在平時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老年
-
老人冬天洗澡水溫別超40℃有很多的老年人冬天洗澡的時候,水溫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改善我們老年人的身體,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健康的保護才
-
老人帶孩子要注意什么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在寶寶才能夠幫助我們小寶寶,不被一些疾病所困擾,還能夠給我們的兒女減輕一
-
老人到底應不應該幫子女帶孩子?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幫助自己的子女,才能夠給我們的子女帶來非常健康的狀態,還能夠用一個非常好的
-
老人為何會依賴子女呢隨著年齡的不斷遞增,使得日常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逐漸的發生衰老,此時不但在日常行動方面帶來極大不便,更重要的心理上會表現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