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病人的自我保健
一旦得了骨關節炎,首先,對該病應該有充分的認識。若沒有關節疼痛、麻木等癥狀,則不需要特殊的治療,但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改善神經、肌肉、骨關節的新陳代謝,延緩其衰老進展的速度,并防止僵硬不靈活。出現臨床癥狀的病人則要避免或減輕病變局部的疲勞及進行適當的治療。不能簡單地認為骨關節炎僅是年老退化,或過度使用關節的結果,因而是不可改變的,無能為力的,或只有休息不能活動才能保護關節。在引起骨關節炎的發生原因中,機械性損傷僅是一方面,其他因素如關節不穩定、關節排列不當、姿勢、活動方式、肥胖等,都可起作用或促進發展。治療骨關節炎的藥物較少,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種能控制其發展或治愈。有些吹噓能溶解或消除掉“骨刺”的所謂特效藥,純屬子虛烏有。試想,若果真有此藥,那正常的骨組織豈非一起被溶解掉!在目前醫療水平下,除了手術,其他任何藥物和方法,都不能除掉已經生成的“骨刺”。但不是所有“骨刺”都要手術切除,只有極少數“骨刺”壓迫神經、血管而引起功能障礙的,才可以考慮手術切除。病人應消除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大多數病情較輕,不會導致全身性殘廢,不要病急亂醫,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治療方案,采用綜合治療,自能收到較好療效。
對受累的關節應加以保護,使其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要過度使用,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過度負重,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重力和暴力,以減少關節的反復損傷,如髖關節或膝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過久站立、跑步、打球或長距離步行等。若久坐后雙膝發僵,在起立前可作一下“熱身運動”--輕輕地擺動幾下腿部。要糾正不良的姿勢、體位。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而且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對負重關節如膝、髖關節尤為重要。避免在睡眠時為減輕疼痛在膝下墊枕頭。頸椎骨關節炎病人應避免長期伏案、仰頭或轉頸,睡眠時應用適當高度枕頭。腰椎受累者可睡硬板床。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使用拐杖之類的用具,有利于減輕受累關節負荷,穿較有彈性的鞋子,用適當的鞋墊,穿戴護膝或彈性繃帶,對保護膝、髖等關節十分有益。若有膝內翻、外翻等關節畸形或關節的先天性異常,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平時應多食富有鈣和膠質的食品,并可補充鈣制劑。肥胖的病人應積極減輕體重。
理療可選用熱療、水療、蠟療、超聲波、醋離子導入等,對緩解疼痛和伴發的肌肉痙攣,維持及恢復關節功能有一定幫助。若在每次關節運動前進行15-20分鐘的熱療,則有助于緩解關節疼痛和減輕僵硬。值得注意的是,在熱療前應讓病人洗凈皮膚,并避免躺在熱源上,以免灼傷;對已做過關節置換術和配有金屬元件的關節禁用導電透熱和超聲療法,以免引起深部灼傷。對頸椎病,尤其是神經根疼痛者可使用頸牽引。當然,針灸、按摩等也有一定作用。
適當鍛煉對保護和改善關節活動,緩解疼痛,以及增強受累關節周圍肌力有著莫大的幫助。骨關節炎體育鍛煉可分三類: 1、保持或增加關節最大活動度的運動,應由病人主動進行、循序漸進。2、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靜力鍛煉為增強肌力的簡便有效運動,如在沒有阻力情況下做肌肉收縮動作。若在運動中出現疼痛,或運動后疼痛持續15分鐘,可適當減少鍛煉次數。3、增加戶外活動,提高日常活動能力和耐力,如散步、游泳等,應每日堅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時間和活動量。下面推薦一組鍛煉方法,供你參考:
手指屈曲度:將手指彎曲,用另一手將指尖往手掌方向盡量靠近,然后再將整個彎曲的手指往下推向掌心方向以伸展指根關節背側(圖1)。
手指強化:將手平放在桌上,將手指往大拇指的方向挪動,并用另一只手將手指往反方向拉。 如此可增強手指肌肉的強度(圖2)。
膝蓋活動性:坐在椅子上將腳放在另一張高度相當的椅子上,輕緩地將彎曲的膝蓋往下壓(圖3)。
膝關節強化:如圖所示坐在椅子上,將位于下方的腿伸直,保持6秒。兩腿替換進行5-10次。可增強腿部肌肉力量(圖4)。
臀部伸展:平躺在軟硬適中的墊子上,將腿舉起膝蓋彎曲,輕拉膝蓋盡量往胸部靠近。兩腿各重復5-10次。這種動作可改善臀部關節的活動性(圖5)。
臀部關節強化:平躺在軟硬適中的墊子上,將一腳舉離地面,維持6秒鐘后放松平放在地上。另一腳可略彎。兩腿分別重復5-10次
對受累的關節應加以保護,使其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要過度使用,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過度負重,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重力和暴力,以減少關節的反復損傷,如髖關節或膝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過久站立、跑步、打球或長距離步行等。若久坐后雙膝發僵,在起立前可作一下“熱身運動”--輕輕地擺動幾下腿部。要糾正不良的姿勢、體位。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而且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對負重關節如膝、髖關節尤為重要。避免在睡眠時為減輕疼痛在膝下墊枕頭。頸椎骨關節炎病人應避免長期伏案、仰頭或轉頸,睡眠時應用適當高度枕頭。腰椎受累者可睡硬板床。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使用拐杖之類的用具,有利于減輕受累關節負荷,穿較有彈性的鞋子,用適當的鞋墊,穿戴護膝或彈性繃帶,對保護膝、髖等關節十分有益。若有膝內翻、外翻等關節畸形或關節的先天性異常,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應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平時應多食富有鈣和膠質的食品,并可補充鈣制劑。肥胖的病人應積極減輕體重。
理療可選用熱療、水療、蠟療、超聲波、醋離子導入等,對緩解疼痛和伴發的肌肉痙攣,維持及恢復關節功能有一定幫助。若在每次關節運動前進行15-20分鐘的熱療,則有助于緩解關節疼痛和減輕僵硬。值得注意的是,在熱療前應讓病人洗凈皮膚,并避免躺在熱源上,以免灼傷;對已做過關節置換術和配有金屬元件的關節禁用導電透熱和超聲療法,以免引起深部灼傷。對頸椎病,尤其是神經根疼痛者可使用頸牽引。當然,針灸、按摩等也有一定作用。
適當鍛煉對保護和改善關節活動,緩解疼痛,以及增強受累關節周圍肌力有著莫大的幫助。骨關節炎體育鍛煉可分三類: 1、保持或增加關節最大活動度的運動,應由病人主動進行、循序漸進。2、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靜力鍛煉為增強肌力的簡便有效運動,如在沒有阻力情況下做肌肉收縮動作。若在運動中出現疼痛,或運動后疼痛持續15分鐘,可適當減少鍛煉次數。3、增加戶外活動,提高日常活動能力和耐力,如散步、游泳等,應每日堅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時間和活動量。下面推薦一組鍛煉方法,供你參考:
手指屈曲度:將手指彎曲,用另一手將指尖往手掌方向盡量靠近,然后再將整個彎曲的手指往下推向掌心方向以伸展指根關節背側(圖1)。
手指強化:將手平放在桌上,將手指往大拇指的方向挪動,并用另一只手將手指往反方向拉。 如此可增強手指肌肉的強度(圖2)。
膝蓋活動性:坐在椅子上將腳放在另一張高度相當的椅子上,輕緩地將彎曲的膝蓋往下壓(圖3)。
膝關節強化:如圖所示坐在椅子上,將位于下方的腿伸直,保持6秒。兩腿替換進行5-10次。可增強腿部肌肉力量(圖4)。
臀部伸展:平躺在軟硬適中的墊子上,將腿舉起膝蓋彎曲,輕拉膝蓋盡量往胸部靠近。兩腿各重復5-10次。這種動作可改善臀部關節的活動性(圖5)。
臀部關節強化:平躺在軟硬適中的墊子上,將一腳舉離地面,維持6秒鐘后放松平放在地上。另一腳可略彎。兩腿分別重復5-10次
相關文章
-
中老年如何養護好自己的關節?1.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一般來說,30歲是我們人體硬骨與軟骨強度的巔峰時期,之后就會逐漸下降,在50歲以后就不要進行太高強度的
-
關節炎原因有哪些?老年人容易出現關節問題,老年人患關節炎主要與體重過重有關,也與關節損傷有關,不注意關節的保暖工作容易導致關節炎的損傷,關
-
什么是坐骨神經痛?你了解坐骨神經痛嗎坐骨神經痛有可能是身體肥胖的原因,坐骨神經痛會引起疼痛感,患者還會出現局部腫脹的感覺,會影響生活質量,坐骨神經痛主要與不
-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老人要注意骨質疏松預防老年人要關注骨骼的健康狀況,盡量做好骨質疏松的預防工作,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能預防骨質疏松,糾正挑食、偏食的習慣能預防骨
-
老人骨質疏松吃什么好?3種食物改善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主要是身體缺鈣引起的,及時補充鈣質,多吃含鈣的食物能改善骨質疏松問題,老年人患骨質疏松要多喝些牛奶,牛奶能有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