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愈合速度緩慢 家人要科學護理
老年人身體機能到了晚年之后就會嚴重的不如從前了,走路或者在乘坐公交的時候都有可能發生一定的骨折情況,由于老年人骨折愈合速度緩慢,而長期臥床易產生各種并發癥,所以家屬應該了解如何正確護理骨折后的老人。
牽引后要讓傷肢外展30—40度
體質較差、不能耐受手術的老人和高齡老人,如果無移位骨折,可以不做手術而做皮牽引,牽引4周后就能嘗試拄雙拐下地。對于這類老人,家屬最好讓他們睡硬板床,牽引時幫老人保持傷肢外展30—40度,足部保持中立位。同時,家屬要時常查看牽引膠布及繃帶是否脫落,老人皮膚有無破潰,傷肢供血是否良好。
此外,家屬可以協助老人進行恢復鍛煉。例如,牽引早期協助老人進行股四頭肌的舒縮,足趾、踝、膝關節伸屈,“秋千”拉手鍛煉等;中期指導老人做引體向上,髖、膝、踝關節間協同運動;4—6周牽引拆除后,讓老人拄雙拐做患肢行走訓練,以后逐漸換單拐行走。
做人工假體置換術的老人少翹“二郎腿”
對于移位性骨折的老人來說,如果身體狀況較好,可以做人工假體置換術,骨折不愈或股骨頭缺血壞死的高齡患者可做全髖關節置換術。對于這類老人來說,家屬要特別注意他們的體位擺放。例如,術后患髖要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髖關節在坐位中最易脫位,坐位時髖關節曲屈別超過80度等。
術后7天家屬可讓老人開始嘗試由臥到坐,坐到站,站到行走的練習;10天可讓老人借雙拐扶助上下樓梯。家屬要叮囑老人經常做股四頭肌舒縮,足踝背伸展運動,“秋千”拉手鍛煉,患髖關節伸展、外展,直腿抬高,單腿平衡訓練等,以提高抗阻強度和肌肉耐力。穿軟膠底的鞋,不坐矮椅,少翹“二郎腿”,避免雙膝并攏、雙足分開、身體前傾取物等。
給老人多吃高鈣的食物
骨折后,老人需要補充鈣質,家屬可以給老人添加牛奶、蝦米、魚、骨頭湯、芝麻等含鈣較多的食物,讓他們多曬太陽,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協助鈣質吸收。還要讓老人多吃新鮮果蔬,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
老人有可能長期臥床,家屬還得幫助老人預防并發癥。每天給老人輕拍背部,自下而上,讓他們深呼吸并咳出痰液,同時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以減少肺炎的發病率。每兩小時幫助老人更換體位一次,夜間3—4小時一次,用50%酒精對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改善局部循環,可以預防褥瘡。
-
中老年如何養護好自己的關節?1.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一般來說,30歲是我們人體硬骨與軟骨強度的巔峰時期,之后就會逐漸下降,在50歲以后就不要進行太高強度的
-
關節炎原因有哪些?老年人容易出現關節問題,老年人患關節炎主要與體重過重有關,也與關節損傷有關,不注意關節的保暖工作容易導致關節炎的損傷,關
-
什么是坐骨神經痛?你了解坐骨神經痛嗎坐骨神經痛有可能是身體肥胖的原因,坐骨神經痛會引起疼痛感,患者還會出現局部腫脹的感覺,會影響生活質量,坐骨神經痛主要與不
-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老人要注意骨質疏松預防老年人要關注骨骼的健康狀況,盡量做好骨質疏松的預防工作,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能預防骨質疏松,糾正挑食、偏食的習慣能預防骨
-
老人骨質疏松吃什么好?3種食物改善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主要是身體缺鈣引起的,及時補充鈣質,多吃含鈣的食物能改善骨質疏松問題,老年人患骨質疏松要多喝些牛奶,牛奶能有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