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靜脈血栓?
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會因為靜脈血栓,感覺到腿部疼痛,而且還會行走困難,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健康,平時大家需要注意這種情況的出現,而且要注意自己的身體調理方法,了解其中的醫患人群,那么,哪些老年人容易出現靜脈血栓?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靜脈血栓?
1、高齡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衰減、血液流速減慢,血液凝固度增高,往往呈高纖、高黏狀態。血流緩慢和高凝狀態又互相影響,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加之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減弱使血液淤滯,往往易形成靜脈血栓。
2、長期臥床者
長期臥床者往往出現血流滯緩,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流動需要一定的流向和流速,才不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液流速緩慢,就會增加血液中有形成分與血管壁接觸的機會,尤其是血小板與血管內膜接觸的機會增多,就有可能沉積黏附在血管內膜上,構成血栓形成的核心。另外,血液緩慢還可以激活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達到凝血所必需色濃度而形成血栓。
3、惡性腫瘤
各種惡性腫瘤,在崩解產物中均含有促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狀態,血液的黏滯可使血液流速減慢。血流減慢又可導致血小板聚集,血細胞及纖維蛋白沉積,各種凝血因子增高,又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4、腎病綜合癥
腎病綜合癥患者存在高凝血癥,因為低蛋白血癥時,花生四烯酸和血漿蛋白結合減少,從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TXA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發生改變,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下降及纖維蛋白溶解機制受到損害,可以引起腎、肺和周圍靜脈血栓形成。
5、動手術者
術中、術后均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創傷、手術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嚴重的失血造成血液濃縮,血細胞相對增多,這些因素增加了血液凝固作用,可誘發靜脈血栓形成。術后由于長時間臥床,血流緩慢,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亦很高。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以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時,心臟的射血功能減退,不能維持正常血壓,血液的流量和流速都會受到影響,導致血流滯緩、血液高凝,使得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管壁接觸的機會增多,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另外,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不能平臥,呈半坐位,這種體位不僅可以造成下肢靜脈血向心回流障礙,而且平臥時小腿肌肉松弛,不能正常發揮泵的作用,加重了血液緩慢和淤滯,更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7、骨折者
骨折能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骨折患者往往同時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者于骨折術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為骨折的同時常伴有血管的損傷,靜脈壁損傷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另外,骨折激活了機體的應激狀態,使血液凝固度增強,骨折術后外用石膏托固定并需長期臥床休養,導致血流緩慢,均可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
8、肥胖者
肥胖是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對40歲以上的個體而言。有研究結果發現,肥胖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相對危險性分別是非肥胖者的2.5倍和20.2倍,且肥胖女性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對危險度要略高于肥胖男性,肥胖也是肺栓塞的獨立危險因素。
平時大家需要盡早了解疾病的出現,而且要注意身體的調理方式,為了避免造成更多影響,大家需要注意高齡老年人的身體變化,要注意活動,全面的進行保健,而且要注意自我調理。平時也要注意其中的護理事項,有效地進行診斷身體。
-
中老年如何養護好自己的關節?1.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一般來說,30歲是我們人體硬骨與軟骨強度的巔峰時期,之后就會逐漸下降,在50歲以后就不要進行太高強度的
-
關節炎原因有哪些?老年人容易出現關節問題,老年人患關節炎主要與體重過重有關,也與關節損傷有關,不注意關節的保暖工作容易導致關節炎的損傷,關
-
什么是坐骨神經痛?你了解坐骨神經痛嗎坐骨神經痛有可能是身體肥胖的原因,坐骨神經痛會引起疼痛感,患者還會出現局部腫脹的感覺,會影響生活質量,坐骨神經痛主要與不
-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老人要注意骨質疏松預防老年人要關注骨骼的健康狀況,盡量做好骨質疏松的預防工作,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能預防骨質疏松,糾正挑食、偏食的習慣能預防骨
-
老人骨質疏松吃什么好?3種食物改善骨質疏松骨質疏松主要是身體缺鈣引起的,及時補充鈣質,多吃含鈣的食物能改善骨質疏松問題,老年人患骨質疏松要多喝些牛奶,牛奶能有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