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抑郁自閉乖僻 或是耳聾惹的禍
現在有很多的老年人晚年脾氣不是很好的,很喜歡發脾氣,在很多的城市的老年人,經常在自己的家里呆著,不和人進行交流,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自己的心智下降,聽力功能下降。我們發現老年人愛吵架可能是耳聾的原因
經常發現家人訴稱老人抑郁自閉、乖僻,最后查實是耳聾惹的禍,老年性耳聾是進行性的,年過60的老人平均每年損失0.6dB聽力。
“年紀大,機器壞”常常被老人拿來自嘲身體機能的退變,包括耳聾耳背。據統計,全國身患老年性耳聾者達1364.49萬,占聽力障礙總人群的66.87%。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性耳聾通常由家人發現——長輩聽不到門鈴或電話響、說話像吵架、電視或收音機開得很響……專家表示,60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年“丟失”0.6dB的聽力,若長期不察、不理老年性耳聾,不僅溝通交流難,還會引發性格及心理問題,門診經常發現家人訴稱老人抑郁自閉、乖僻,最后查實是耳聾惹的禍。
病因分析:七旬老太愛吵架 原來是耳聾
汕尾林老太太,70多歲,這幾年動不動就發脾氣,把兒女、媳婦、孫子孫女們都折騰得夠嗆。50歲的兒子林先生說,母親年輕時極為勤勞,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慈愛的她在家人心目中一直是“鎮宅之寶”。
情況近5年悄悄變化——林老太脾氣越來越怪,慢慢地不愿與家人溝通,說話時嚴肅地盯著家人看,搞得大家心里都毛毛的。后來,發展至疑神疑鬼,認為家人對她不滿意,故意躲著她說話。與林老太相處了30多年的媳婦最“當災”,一對話就變吵架。家人希望林老太出門找朋友聊天,她卻總是不愿意出門。
家庭關系緊張、矛盾越來越激化的生活今年初得以終結。林家的遠房小侄子發現,林老太好象聽不見了,于是建議去醫院檢查。醫生確認,林老太耳朵聽力下降值達80dB,已經是重度耳聾,佩戴助聽器都不行,最后植入人工耳蝸才聽得見。
林老太向醫生坦言,不能接受自己70來歲就聾了,又怕家里人嫌棄,所以不敢告訴他們,自己勉強裝著,越來越辛苦,于是焦慮、抑郁、不愿交流卻又害怕被孤立,糾結無助得連死的心都有了。在人工耳蝸的幫助下,林老太恢復了與人交流的能力和欲望,重新回到家人圈、朋友圈,以往的怪老太重拾慈愛開朗。
治療勘誤:年過60 聽力每年“丟失”0.6dB
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吳佩娜表示,林老太患上的是老年性耳聾,由于年齡的增長,聽覺器官衰老退化,出現雙耳對稱、緩慢進行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這種情況發病率很高,美國的報告為三四成;我國數據顯示,全國身患老年性耳聾者達1364.49萬,占聽力障礙總人群的66.87%。”老年性耳聾的病因尚未明確。吳佩娜說,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可增加血液濃度,導致耳蝸微動脈阻塞而影響到內耳循環,加速聽力系統衰老,從而加快耳聾進程,因此中老人要注意飲食清淡,減少脂類食物,戒除煙酒嗜好。此外,噪音和服用耳毒性藥物,也會導致或加速耳聾。
在系統老化衰退、危險因素等共同作用下,60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年“丟失”0.6dB的聽力,臨床發現,老人的聽力損失大多以高頻聽力下降為主,言語識別能力明顯下降,可伴有耳鳴、眩暈等。
專家提醒:通常家人發現 且“聾人三分傻”
“老年性耳聾一般都是由家人發現的”,專家表示,由于該病進程一般較緩慢,老人家聽力下降但自身察覺不出來,因此與人交談時需要對方重復說,自己的音量也會增高;將電視、收音機的音量調高;手機、電話、門鈴響聽不到等等,都可能是“慢慢聾”。一般來說,正常人說話的音頻在500~2000赫茲,而老年性耳聾一般先喪失高頻聽力,所以家人要注意這點,有的病人甚至出現高頻聽力陡降。
耳聾不僅直接導致老人與人溝通交流困難,還會引發多種性格改變或心理問題。比如聽不清聲音、說話,因此多疑、孤僻、焦慮、抑郁、自閉,嚴重的不愿與人溝通,不愿參加社會、社交活動。俗話說“聾人三分傻”,因為聽不見而反應慢、語速慢,長期不理甚至出現說話嚴重變調,加速老年癡呆。
很多老人不肯對家人承認自己耳聾,堅稱自己“聽到,只是聽不清”,此類聽力障礙同樣屬于老年性耳聾范疇,也需要及早就醫做聽力測試。
-
老人患有鼻炎 千萬別大意了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鼻炎的癥狀,鼻炎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了解鼻炎的癥狀,
-
老人為何會腳疼 盤點5個原因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老年人出現腳疼的癥狀,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危害了,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
-
老年糖尿病有哪些癥狀?老年人患糖尿病會出現身體乏力的癥狀,會有皮膚瘙癢的癥狀,還會出現皮膚多汗現象,老年人患糖尿病會出現關節疼痛感,還會有皮膚
-
高血脂有哪些癥狀?高血脂會出現頭暈癥狀,還會伴有肢體麻木的癥狀,高血脂會引起患者胸悶氣短,還會出現身體乏力的癥狀,高血脂會引起胸部不同的疼
-
老年人要學會控制脾氣老年人的脾氣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保護著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才是最好的呢,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