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耳聾不應拒絕助聽器
讓老年人改善聽力的辦法,是佩戴合適的助聽器。然而,在該不該佩戴助聽器的問題上,很多人的認識都是有限的。
一天,吳媽的兒子小趙下班回家,發(fā)現(xiàn)忘了帶鑰匙,便按門鈴想讓母親開門,可是始終沒反應,打電話也沒人接。母親一般這個時候都在家做飯的呀,難道出事了!小趙不敢往下想,忙撥打110,又找來了消防隊破窗而入……進門一瞧,母親正在廚房里忙碌著呢,對外面發(fā)生的事渾然不知。
如果說吳媽因為老年性耳聾鬧了一個笑話,張大爺?shù)慕?jīng)歷可就是“有驚無險”了。一天,張大爺在菜市場選菜。沒曾想,一輛下完貨的車在他身后不遠處倒車,雖然響著“請注意,倒車”,可張大爺一點也沒有聽到。眼看車就要撞上了,就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候,賣菜的小伙子拉了張大爺一把,才讓張大爺逃過一劫。
和吳媽、張大爺比起來,徐奶奶就沒有這么幸運。徐奶奶今年80歲,患老年性耳聾十多年了,其他都挺好。家里人從沒把這當回事,不就是跟她說話大聲點吧,這能有什么關系?可最近一年來,家里人發(fā)現(xiàn)徐奶奶變了,變得不愛說話了。整天除了看電視,還是看電視,但也不像頭幾年,嚷嚷著“把電視聲音開大點”。這才把她帶到醫(yī)院檢查,原來徐奶奶已經(jīng)患上了“老年癡呆”,醫(yī)生說這與她長期缺乏交流溝通有關。
其實,吳媽、張大爺、徐奶奶的情況并不少見。研究表明,人到40歲后,由于耳蝸基底膜、聽覺細胞和聽神經(jīng)的老化、萎縮,很容易患老年性耳聾。此外,老年人內(nèi)分泌機能的紊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也可能會加劇老年人耳聾的發(fā)展。
所以,對于患有老年性耳聾的老人,改善他們的聽力,讓他們回到有聲世界,顯得非常重要。
耳朵不好使,須及時警覺
隨著年齡的增大,生理結構的衰退,老年人大多會有“耳朵不好使”的一天?墒,不能因為這屬于生理衰退,就置之不理,聽之任之,讓聽力在不知不覺中喪失。
不管是老人自己還是家屬都應該對老人聽力下降征兆有所警覺,這些征兆包括:
聽得見聲音,卻聽不清楚別人講話內(nèi)容;
經(jīng)常要求他人重復說話;
常聽錯他人說的話;
常要求把電視音量開大;
習慣將頭一側轉向講話者或身體前傾。
察覺到聽力下降,老年人應該正確面對,不要怕別人說自己老了,而不承認耳聾;也不要覺得這耳聾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不積極想辦法,采取消極態(tài)度對待它。因為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改善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佩戴助聽器,宜早不宜遲
眼睛老花了,大家知道去配一副老花鏡,聽力差了該怎么辦呢?其實,老年性耳聾也同樣有一個輔助工具——助聽器。助聽器,顧名思義,就是改善聽力的儀器。但是,對于老年性耳聾的患者,什么時候需要佩戴助聽器,一直以來,很多人的認識都是有限的。
從理論上說,只要聽力下降就應該佩戴助聽器。在很多發(fā)達國家,針對輕度聽力損失患者,醫(yī)生都會建議及早佩戴助聽器,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而在國內(nèi),大部分患者要到出現(xiàn)中度聽力損失后,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工作、生活,才開始佩戴助聽器。
佩戴初期,盡快適應
無法適應助聽器,是老人們拒絕助聽器的原因之一。所以,度過助聽器適應期是佩戴助聽器的關鍵一環(huán)。許多人認為,一戴上助聽器立即就能百分之百的恢復聽覺功能,和正常人完全一樣,其實不然。佩戴助聽器后,往往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康復適應訓練。多數(shù)老人佩戴助聽器時,聽力損失已經(jīng)是數(shù)年以上,佩戴助聽器后,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助聽器帶來的聲音。
原則是——
第1階段先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如室內(nèi))佩戴助聽器;
第2階段逐漸過渡到較復雜的環(huán)境(如小區(qū)、公園等)適應環(huán)境聲音;
第3階段到復雜的噪音環(huán)境中(如超市、大街等)試戴助聽器。
一天,吳媽的兒子小趙下班回家,發(fā)現(xiàn)忘了帶鑰匙,便按門鈴想讓母親開門,可是始終沒反應,打電話也沒人接。母親一般這個時候都在家做飯的呀,難道出事了!小趙不敢往下想,忙撥打110,又找來了消防隊破窗而入……進門一瞧,母親正在廚房里忙碌著呢,對外面發(fā)生的事渾然不知。
如果說吳媽因為老年性耳聾鬧了一個笑話,張大爺?shù)慕?jīng)歷可就是“有驚無險”了。一天,張大爺在菜市場選菜。沒曾想,一輛下完貨的車在他身后不遠處倒車,雖然響著“請注意,倒車”,可張大爺一點也沒有聽到。眼看車就要撞上了,就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候,賣菜的小伙子拉了張大爺一把,才讓張大爺逃過一劫。
和吳媽、張大爺比起來,徐奶奶就沒有這么幸運。徐奶奶今年80歲,患老年性耳聾十多年了,其他都挺好。家里人從沒把這當回事,不就是跟她說話大聲點吧,這能有什么關系?可最近一年來,家里人發(fā)現(xiàn)徐奶奶變了,變得不愛說話了。整天除了看電視,還是看電視,但也不像頭幾年,嚷嚷著“把電視聲音開大點”。這才把她帶到醫(yī)院檢查,原來徐奶奶已經(jīng)患上了“老年癡呆”,醫(yī)生說這與她長期缺乏交流溝通有關。
其實,吳媽、張大爺、徐奶奶的情況并不少見。研究表明,人到40歲后,由于耳蝸基底膜、聽覺細胞和聽神經(jīng)的老化、萎縮,很容易患老年性耳聾。此外,老年人內(nèi)分泌機能的紊亂、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也可能會加劇老年人耳聾的發(fā)展。
所以,對于患有老年性耳聾的老人,改善他們的聽力,讓他們回到有聲世界,顯得非常重要。
耳朵不好使,須及時警覺
隨著年齡的增大,生理結構的衰退,老年人大多會有“耳朵不好使”的一天?墒,不能因為這屬于生理衰退,就置之不理,聽之任之,讓聽力在不知不覺中喪失。
不管是老人自己還是家屬都應該對老人聽力下降征兆有所警覺,這些征兆包括:
聽得見聲音,卻聽不清楚別人講話內(nèi)容;
經(jīng)常要求他人重復說話;
常聽錯他人說的話;
常要求把電視音量開大;
習慣將頭一側轉向講話者或身體前傾。
察覺到聽力下降,老年人應該正確面對,不要怕別人說自己老了,而不承認耳聾;也不要覺得這耳聾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不積極想辦法,采取消極態(tài)度對待它。因為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改善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佩戴助聽器,宜早不宜遲
眼睛老花了,大家知道去配一副老花鏡,聽力差了該怎么辦呢?其實,老年性耳聾也同樣有一個輔助工具——助聽器。助聽器,顧名思義,就是改善聽力的儀器。但是,對于老年性耳聾的患者,什么時候需要佩戴助聽器,一直以來,很多人的認識都是有限的。
從理論上說,只要聽力下降就應該佩戴助聽器。在很多發(fā)達國家,針對輕度聽力損失患者,醫(yī)生都會建議及早佩戴助聽器,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而在國內(nèi),大部分患者要到出現(xiàn)中度聽力損失后,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工作、生活,才開始佩戴助聽器。
佩戴初期,盡快適應
無法適應助聽器,是老人們拒絕助聽器的原因之一。所以,度過助聽器適應期是佩戴助聽器的關鍵一環(huán)。許多人認為,一戴上助聽器立即就能百分之百的恢復聽覺功能,和正常人完全一樣,其實不然。佩戴助聽器后,往往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康復適應訓練。多數(shù)老人佩戴助聽器時,聽力損失已經(jīng)是數(shù)年以上,佩戴助聽器后,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助聽器帶來的聲音。
原則是——
第1階段先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下(如室內(nèi))佩戴助聽器;
第2階段逐漸過渡到較復雜的環(huán)境(如小區(qū)、公園等)適應環(huán)境聲音;
第3階段到復雜的噪音環(huán)境中(如超市、大街等)試戴助聽器。
相關文章
-
父親節(jié)來臨,這份健康禮物清單請收好父親節(jié)來了,你想好送什么禮物給爸爸沒?沒想好,那就送以下幾種健康小禮物吧。老年人都喜歡睡高枕頭,可實際上,過高的枕頭不僅
-
空巢老人必備物品中,電話排名第一孩子大了不中留,失去老伴和遠離孩子的空巢老人不得不自己一個人生活著,洗衣做飯、買菜吃藥,全都靠自己。關愛空巢老人,從現(xiàn)在
-
老人配老花鏡,不要以年齡為標準一般人在40~45歲以后,閱讀或其他近距離工作時看不清,而且逐年加重的現(xiàn)象稱為老視眼,俗稱老花眼。眼睛里有一個名叫晶狀體的結
-
老年保健品魚龍混雜 如何挑出合適的老年保健品我們的父母日漸老去,身體也不如以前硬朗,各種小毛病也接踵而至。繼而很多孝順的子女會想到買老年保健品為父母補補身子,然而市
-
假牙 ,你不知道的事在我國衛(wèi)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顯示,65—74歲的老年人中,有牙齒缺失的達到86.1%,平均保留的牙齒數(shù)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