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需要做什么檢查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癥。最常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和隱痛、噯氣、泛酸、惡心、嘔吐等。病程緩慢,反復發作而難愈。那么慢性胃炎需要做什么檢查?
一、胃液分析
測定基礎胃液分泌量(BAO)及增大組織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測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斷胃泌酸功能,有助于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及指導臨床治療。淺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廣泛而嚴重的萎縮胃炎胃酸降低,尤以胃體胃炎更為明顯,胃竇炎一般正常或有輕度障礙。淺表性如疣狀胃炎也可有胃酸增高。
二、血清學檢測
慢性萎縮性胃體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這是因胃酸缺乏不能抑制G細胞分泌之故。若病變嚴重,不但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減少,內因子分泌也減少,因而影響維生素B12也下降;血清PCA常呈陽性(75%以上),慢性胃竇胃炎時血清胃泌素下降,下降程度隨G細胞破壞程度而定;血清PCA也有一定的陽性率(約30-40%)。
三、胃腸X線鋇餐檢查
用氣鋇雙重造影顯示胃粘膜細微結構時,萎縮性胃炎可出現胃粘膜皺襞相對平坦、減少。胃竇胃炎X線征表現為胃竇粘膜呈鈍鋸齒狀及胃竇部痙攣,或幽門前段持續性向心性狹窄,粘膜粗亂等。疣狀胃炎X線餐特征改變為胃竇部有結節狀粗大皺襞,某些皺襞結節的中央有鋇斑。
四、胃鏡和活組織檢查
是診斷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淺表性胃炎常以胃竇部最為明顯,多為彌漫性胃粘膜表面粘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黃白色滲出物,病變處粘膜紅白相間或花斑狀,似麻疹樣改變,有時有糜爛。萎縮性胃炎的粘膜多呈蒼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紅白相間,白區凹陷;皺襞變細或平坦,由于粘膜變薄可透見呈紫蘭色粘膜下血管;病變可彌漫或主要在胃竇部,如伴有增生性改變者,粘膜表面顆粒狀或結節狀。
活檢標本應時作病理學及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可先置一標本于含酚紅的尿素液中作尿素酶試驗陽性者于30-60分鐘內試液變成粉紅色,另一標本置特殊的培養液中,在微氧環境下培養,再一標本制作成切片,以HE或Warthin-Starry或Gieemsa染色。切片上可見在粘膜層中有成堆形態微彎的桿菌,呈魚貫狀排列。
胃鏡檢查
(一)淺表性胃炎 粘膜充血、水腫、呈花斑狀紅白相間的改變,且以紅為主,或呈麻疹樣表現,有灰白或黃白色分泌物附著,可有局限性糜爛和出血點。
(二)萎縮性胃炎 粘膜失去正常的桔紅色,可呈淡紅色、灰色、灰黃色或灰綠色,重度萎縮呈灰白色,色澤深淺不一,皺襞變細、平坦,粘膜下血管透見如樹樹狀或網狀。有時在萎縮粘膜上見到上皮細胞增生而成的顆粒。萎縮的粘膜脆性增加,易出血,可有糜爛灶。
(三)慢性糜爛性胃炎 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潰瘍、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等伴發,亦可單獨發生。主要表現為胃粘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粘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統分類中它屬于特殊類型胃炎,內鏡分型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
溫馨提示:希望上述關于慢性胃炎需要做什么檢查的相關介紹能給你帶來幫助,如果你還有不明白的問題或疑問,可以查閱相關疾病文章或者免費在尋醫問藥網上提問,我們有數萬名優秀醫生會員為您解答。
-
常見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稱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與衰老有關的,并且有自身特點的疾病。一般認為,人的年齡在45至59歲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齒疼痛——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如何保健?牙齒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見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潔白如玉”的牙齒,這就是健康的標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還會松動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該怎么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傷
-
為什么會有老人味 5個方法能去除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補鈣 遵循4大原則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別喜歡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別需要補充一些鈣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