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低血壓危險指數可大可小 老人要注意
聽說過高血壓、低血壓,但你可知道老年人很容易飯后血壓低嗎?有很多的老年人,平時身體還挺健康的,可有時總是出現進餐后頭暈的癥狀,到醫院就診,醫生說是餐后低血壓,這是怎么一回事?如果預防餐后低血壓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餐后低血壓指的是就餐后收縮壓顯著下降,即進餐2小時內收縮壓下降》20mmHg(現在也有研究認為餐后收縮壓下降30mmHg才能定為餐后低血壓);或餐前收縮壓》100mmHg,而餐后收縮壓<90mmHg。若進餐后收縮壓下降幅度雖未達到上述標準,但超過腦血流自身調節能力而出現頭暈、暈厥等,也屬于餐后低血壓范疇。
餐后低血壓是老年人中常見的現象,多見于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截癱、糖尿病、帕金森病、多系統器官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也可見于健康老人。
據國外報道,老年人餐后低血壓患病率36%~70%。我國有學者報道,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壓患病率為74.7%,比體位性低血壓更常見。餐后低血壓的危害性不亞于高血壓,它不僅引起生活質量降低,工作效率下降,還可導致心腦缺血癥狀。
哪些原因容易發生餐后低血壓呢?可能的危險因素有:
5、餐前基礎血壓:餐前血壓不穩定者易引起餐后低血壓;
6、膳食的成分:碳水化合物(特別是葡萄糖)較蛋白質和脂肪類食物更易引起餐后低血壓;
7、食物的溫度:進熱食物較冷食更易引起PPH。
餐后低血壓主要發生于早餐(65%),而中餐(19%)、晚餐(16%)亦可發生。多數餐后低血壓患者無癥狀,少數可表現為餐后心絞痛、頭昏、暈厥、黑矇、乏力、吐詞不清、跌倒、一過性腦缺血等心腦缺血癥狀,多發生在危險人群中。
那么,怎樣早期發現餐后低血壓呢?老年人餐后發生跌倒、頭暈、暈厥等現象時,應考慮到這些癥狀與飲食的關系,通過餐前和餐后血壓的測定,能很容易發現餐后低血壓。另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有助于診斷。當診斷后,要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了解有無脫水、高血壓、自主神經疾病,并對患者所用藥物進行評估。
飯后血壓低怎么辦?老年人要如何預防餐后低血壓的發生呢?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改變一些生活習慣來達到。具體表現為:飲食不宜過熱,溫度在40℃~45℃為宜;要注意混合飲食,不要單純食用以淀粉或葡萄糖為主的食物作為早餐;餐后在沙發或椅子上多坐一會兒,5~10分鐘后再起立活動;已發生過餐后低血壓癥狀的老年人,進早餐前可先喝一小杯涼開水。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比如不要長久站立、勞累,不要突然改變體位,不要餐后立即洗澡,更不要長時間浸泡在熱水里。
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避免餐后低血壓,最好服用小劑量長效的降壓藥。老年人平時應進行適當的鍛煉,以加強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增加機體的適應能力。
-
常見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稱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與衰老有關的,并且有自身特點的疾病。一般認為,人的年齡在45至59歲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齒疼痛——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如何保。牙齒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見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潔白如玉”的牙齒,這就是健康的標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還會松動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該怎么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傷
-
為什么會有老人味 5個方法能去除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補鈣 遵循4大原則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別喜歡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別需要補充一些鈣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