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以上的中風發生在50歲以上的老人身上
“中風”是中醫的診斷名稱,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中風”是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腦血管被堵塞造成大腦缺血引起的,因此西醫把它稱為“急性腦血管病”,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前者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
有調查顯示,90%以上的中風發生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
在青海,中風呈現出怎樣的特點,老年人作為這一疾病的高發人群,應該怎樣預防呢?青海省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胡業芳和腦病科王醫生就中風的防控、養生等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在青海,四季都是中風的高發期
環境因素:缺氧,天氣忽冷忽熱
一般來說,冬春季的三伏和三九天是中風的高發期,但在青海,缺氧、冷涼的氣候,忽冷忽熱的天氣,很容易誘發腦血管疾病。
胡業芳說,老年人血管較硬、較脆,缺少彈性,特別是腦部血管較細,在炎熱或者寒冷的天氣里,受外界氣溫的刺激,血液黏稠,血管收縮,有促使血栓形成的危險。
飲食因素:高鹽、高脂、飲酒
青海人的飲食偏咸,愛吃肉,講究無酒不成席,王醫生說,這其實也是氣候決定的,青海的天氣比較冷,吃肉喝酒都能增加身體的熱量,但也增加了血液黏稠度,易得“三高”和糖尿病,增加中風的風險。
“青海天氣冷涼,即使在夏天最熱的時候,吃肉也不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你看,大街小巷的烤羊肉店,哪天不是食客爆滿。”胡業芳說,青海人吃東西喜歡高油、高鹽、高脂,覺得這樣才香,但滿足了口腹之欲的吃法,卻給心腦血管帶來了很大負擔。雖然人們知道這樣吃對身體不好,但習慣的改變是很難的。
說起喝酒,以前大家都說青海人喝酒在世界上都能排前幾名,這兩年,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酒喝得少了些,但相對于健康的要求,還差得遠。
中風先兆癥狀早知道
頭暈、頭疼別輕視
8月初,西寧市民絹子經常感覺頭暈,手麻,過了幾天,連胳膊都麻木了,丈夫陪她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腦出血,因為就診及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絹子的胳膊恢復知覺了,手指還有些麻木,需要繼續治療。
對此,王醫生說,中風發病前會有些先兆,人們重視身體給的信號,能及時就醫。比如突然出現劇烈的頭痛、頭暈,甚至惡心嘔吐,或者感覺頭痛、頭暈的比平常嚴重,這可能是血壓波動,或腦功能障礙引起的,是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前兆。
如果突然出現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或突然跌倒,是由于腦血管供血不足,運動神經功能障礙造成的。
面、舌、唇或肢體麻木,眼前發黑或一時看不清東西,耳鳴、聽力改變是由于腦血管供血不足影響到了大腦的感覺功能。
全身疲乏無力,出虛汗,低熱,胸悶,心悸或突然出現打嗝兒、嘔吐等,這是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的表現。
意識障礙,表現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行動遲緩、煩躁,這也和腦缺血有關。
中老年人,特別是患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者,由于動脈粥樣硬化,管腔變窄,血管壁彈性降低,致使流向大腦的血液量減少,大腦缺血、缺氧,人會不斷打哈欠,感覺昏昏欲睡。以上幾點,都可能是中風的前兆,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
王醫生說:“中風的治療費用高,見效慢,康復時間長,所以,提倡人們加強預防中風的意識。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避免出現嚴重的后遺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能為患者和家屬減輕財力和物力上的負擔。”
-
常見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稱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與衰老有關的,并且有自身特點的疾病。一般認為,人的年齡在45至59歲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齒疼痛——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如何保健?牙齒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見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潔白如玉”的牙齒,這就是健康的標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還會松動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該怎么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傷
-
為什么會有老人味 5個方法能去除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補鈣 遵循4大原則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別喜歡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別需要補充一些鈣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