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采用中醫辨證治療口干疾病
老年性口干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老年性口干癥的病因是因為老年人的涎腺功能減退了,年紀越大,患病的幾率也是越大的,患者的臟腑功能紊亂,那么如何治療老年性口干呢?不妨試試中醫辨證施治,這樣的話可以有效緩解癥狀。
腎陰虧虛證:
表現為口干且喜歡飲水,但不影響進食,尿多,腰膝酸軟,常常伴有心煩頭昏、舌紅苔薄、脈細數。治療應滋陰補腎,可選用六味地黃丸。
脾胃虛弱證:
表現為口干但并不想喝水,或只喝少量熱水,食量減少,消化欠佳,舌質淡紅,脈緩弱等。治療應溫補脾胃,可用補中益氣丸。
脾胃實熱證:
表現為口渴想多喝水,且喜歡冷飲,尿黃,大便干燥,脾氣急躁,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膩,脈實有力等。治療以清熱降火為主,可選用黃連上清丸。
陰虛火旺證:
表現為口渴且飲水量多,失眠多夢,大便干燥,小便黃,手足心熱,舌紅苔黃,脈細數等。治療應滋陰降火,可選用知柏地黃丸。
吃中西藥應間隔半小時
老人通常會有慢性疾病纏身,需要服多種藥,很多還是中西合璧用藥,所以要注意。
從臨床經驗看,中藥與西藥應相隔半小時服用。因為大部分西藥開始被身體吸收約需半小時左右,經新陳代謝后對中藥的影響很小。
相反有些中藥,如醫治傷風、感冒的藥材,其藥性發揮會較快,同樣約半小時后可吃其他藥。如果是具有滋補作用的中藥處方,相距時間應再適當延長一些。
中西藥相沖的情況,對于長期病患來說威脅會更大一些,因為像哮喘、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或長期需藥物抑制病情的患者,除了需要定期服用西藥外,多會選擇中醫藥治療、調理。兩藥相撞后,有可能相互抵消了功效,或令藥性過猛,產生不良副作用。
中醫治療的時間可能較長,但是效果明顯,老年人不妨試試,中醫講究治療疾病要找準病因,不能隨便治療,也不能一概而論,不然的話效果一定是不好的。
好文推薦:
相關文章
-
常見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稱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與衰老有關的,并且有自身特點的疾病。一般認為,人的年齡在45至59歲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齒疼痛——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如何保健?牙齒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見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潔白如玉”的牙齒,這就是健康的標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還會松動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該怎么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傷
-
為什么會有老人味 5個方法能去除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補鈣 遵循4大原則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別喜歡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別需要補充一些鈣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