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工關節置換 看疾病情況和醫生建議
老年人年紀一大,難免都有關節退化性病變。還有就是一些疾病,例如肥胖、關節先天性異常、勞損、創傷、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也是會導致老年人關節的疼痛的,老年人關節問題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問題,那么老年人能做人工關節置換嗎?詳細看下文講解。
對此,“原則上,老年骨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應以減少關節負重和大幅度活動為主,以延緩病變進程,但是如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兼之關節壞死,在全身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建議患者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術,這是目前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最有效的方法。”
人工關節置換術的主要目的是緩解患者關節疼痛、矯正畸形、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目前我國每年膝髖關節置換手術約有20萬臺,且數量每年都在上升,可以說,關節置換術經過幾十年的臨床驗證,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治療方式。最近十年,膝髖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體長達20年以上,甚至伴隨其終生。
在選擇手術醫院上,由于我國目前整體髖膝關節置換手術水平分布不均,且手術涉及假體選擇等環節,患者去此類具有手術經驗豐富的大型三甲醫院進行。關節置換術后假體周圍感染、磨碎碎屑導致的假體松動、脫位會導致患者必須進行二次翻修,因此,手術操作技術、圍手術期的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肺栓塞及深靜脈血栓的預防都至關重要。
別讓靜脈血栓“無聲息”地把“孝心”變成“傷心”
要獲得關節置換手術完全成功的健康恢復,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的抗凝治療是醫生和患者及家屬皆需關注的一個關鍵方面。術后患者如不接受抗凝劑治療,40-60%的患者會在術后7-14天內發生深靜脈血栓,約10-30%的患者會發生易引起肺栓塞的近端DVT。肺栓塞癥狀隱匿,患者往往從毫無癥狀到突然死亡。對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應進行有效預防,其中藥物預防是主要措施,它可以減少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生風險,有效提升此類手術的安全性。
術后抗凝預防的出血現象很難避免。在抗凝藥的選擇上,應當權衡風險與獲益的平衡。目前根據NCCP9指南,術后首次抗凝應該在12個小時和24小時之間,太早進行抗凝有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醫生應該在不增加出血風險且血藥濃度有效平穩的基礎上選擇抗凝藥物。
除此之外,老年患者還應該注意以下護理要點:
-術后2周內不要彎腰撿地上的東西,不要突然轉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
-術后第一個月內坐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關節水腫,不宜坐過低的椅子,鼓勵適量行走及功能性訓練;
-淋浴有一定的危險,故可坐一個高凳子,噴頭為可移動的手持噴頭,并準備一個帶長柄的沐浴海綿以便能觸到下肢和足;
-穿脫鞋襪請別人幫忙或使用鞋拔子,選擇不系帶的松緊鞋、寬松褲。
通過介紹,我們知道了老年人的關節不好的話可能會誘發很多的疾病,也會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所以要趕快的治療,但是能不能選擇人工關節置換,我們還是要看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情況和醫生的建議。
-
常見的“老年病”都有哪些呢?老年病又稱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與衰老有關的,并且有自身特點的疾病。一般認為,人的年齡在45至59歲為老年前期或初老
-
牙齒疼痛——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如何保健?牙齒疼痛——是很多人的常見疾病,中年以后,甚至是老年,忍有“潔白如玉”的牙齒,這就是健康的標志!然而有部分老年人還會松動
-
老人容易摔倒是什么原因 該怎么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老年人容易摔倒到底是什么樣的原因呢?是不是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傷
-
為什么會有老人味 5個方法能去除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各種各樣的一些疾病的,而且很多老人都可能會遇到一些老年人的一些疾病的,
-
老人如何補鈣 遵循4大原則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老年人都特別喜歡心理更加健康的,而且老年人真的是特別需要補充一些鈣量元素的,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