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上大學 生活變了樣
筆者近日采訪了部分在本市紅橋區(qū)丁字沽街老年大學學習的老年人。讓筆者感受最深的是,終身教育使老年人具有了可塑性。
現(xiàn)實生活中,一提起僵化與固執(zhí),人們往往容易把這些詞和老年人聯(lián)系在一起。實際上,僵化與固執(zhí)并非所有老年人的“特色”。很多在老年大學里參加學習的老年人,由單位人轉(zhuǎn)變?yōu)樯鐣艘院螅匦聻樽约憾ㄎ唬孕碌慕巧僖淮稳谌肷鐣?jù)丁字沽街老年大學調(diào)查,學習5年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年齡76歲,沒有低齡謝世老人。這些接受終身教育的老年人希望通過參加學習活動,實現(xiàn)健康長壽、家庭和諧,圓年輕時的夢想。
學習獲得了長壽
84歲高齡的寧老先生從丁字沽街老年大學建立起就參加學習,他不但是意志彌堅的白發(fā)學子,還是一位志愿者,每個學期都要把學員們需要的書籍廉價為大家買回來。老人騎著自行車,往返幾十里路,不辭辛苦,既為大家省了錢,也為大家節(jié)約了時間。他還經(jīng)常備課,為大家做學習輔導。老人說:“我是在學習中獲得了長壽,用為大家服務(wù)換得了健康。”另一位80歲的李大姐,為家庭奔波勞碌幾十年,備嘗艱辛,感到生活沒有樂趣。自從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以后,她重燃生命火花,再樹生活信心。她心存感激地說:“是老年大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有了幸福晚年。”現(xiàn)在這位老人參加了書畫、詩詞、文學創(chuàng)作等幾個專業(yè)的學習。
爺爺孫伙計同上學
在老年大學里“深造”的老年朋友,有不少文化基礎(chǔ)較為薄弱,新時期形勢的變化,使他們深切感到,必須有文化、有知識才能跟上時代,育好后輩人。77歲的劉老先生,十幾歲做童工,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2002年,他審時度勢,轉(zhuǎn)變舊觀念,在近古稀之年進入老年大學。目不識丁的劉老先生經(jīng)過7年的努力,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寫一手漂亮的歐體楷書。老人頑強的學習精神,影響著家人。全家都向老人看齊,兩個孫伙計雙雙考上大學本科。他們說:“爺爺70歲上大學,我們年輕人能不奮起直追嗎?”老年大學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會的一位老先生,經(jīng)常把研究會的創(chuàng)作素材帶回家去,讓孫子學習參考,祖孫倆相互切磋。由于爺爺?shù)膯l(fā),孫子的寫作能力迅速提高,作文在區(qū)里獲獎。
退休后“改行”圓夢
許多老年人希望年輕時的愛好能在晚年得以實現(xiàn)。老年大學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63歲的劉先生酷愛書法,但由于多年行政管理工作與生活的壓力,無暇顧及,好不容易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不待“休整”,便一心投入到老年大學的書法學習研究上。由于基礎(chǔ)甚好,短短3年時間,成果驚人,其作品在幾個區(qū)級和市級展覽上獲獎,現(xiàn)在還擔任了區(qū)級老年書畫組織的負責人。人人都說他晚年改“行當”,改得還不錯。喬老漢在職時是筆桿子,在系統(tǒng)里是小有名氣的“文化人”,退休后,來到老年大學,更是如魚得水。年輕時的愛好得到盡情發(fā)揮,其書法、篆刻作品在社區(qū)里受到大家歡迎,還作為禮品贈送外國友人,不時有感而發(fā),寫點小文章,也被媒體采用。
老兩口學習 全家和諧
扈先生與老伴結(jié)婚45年,老伴整整侍候他45年。老伴是家庭婦女,是典型的“服從型”,扈先生一個人在外工作,養(yǎng)活全家,又是典型的“一言堂”,在家里絕對說了算。自從退休以后,家庭情況起了變化。老伴60歲剛過就中了風,留下右臂不靈便的后遺癥,再也不能侍候他了。扈先生一度很苦惱,但后來逐漸認識到,老伴把一生奉獻給這個家庭,現(xiàn)在得了病,該是我服侍她的時候了。有人告訴他練習書法有利于病肢的恢復,扈先生就為老伴在老年大學書法班報了名,自己作為“陪讀”,每次上下課,護送老伴,課堂上也和老伴一起學習。
經(jīng)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練習,老伴的右臂有了明顯的恢復,老兩口還都迷上了書法。老伴逢人就說自己遇上了懂得疼人的好老頭兒。兒女們看到老爸無私奉獻,對老人更加敬重。和諧使得這個家庭在困難面前生活依然美好。
現(xiàn)實生活中,一提起僵化與固執(zhí),人們往往容易把這些詞和老年人聯(lián)系在一起。實際上,僵化與固執(zhí)并非所有老年人的“特色”。很多在老年大學里參加學習的老年人,由單位人轉(zhuǎn)變?yōu)樯鐣艘院螅匦聻樽约憾ㄎ唬孕碌慕巧僖淮稳谌肷鐣?jù)丁字沽街老年大學調(diào)查,學習5年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年齡76歲,沒有低齡謝世老人。這些接受終身教育的老年人希望通過參加學習活動,實現(xiàn)健康長壽、家庭和諧,圓年輕時的夢想。
學習獲得了長壽
84歲高齡的寧老先生從丁字沽街老年大學建立起就參加學習,他不但是意志彌堅的白發(fā)學子,還是一位志愿者,每個學期都要把學員們需要的書籍廉價為大家買回來。老人騎著自行車,往返幾十里路,不辭辛苦,既為大家省了錢,也為大家節(jié)約了時間。他還經(jīng)常備課,為大家做學習輔導。老人說:“我是在學習中獲得了長壽,用為大家服務(wù)換得了健康。”另一位80歲的李大姐,為家庭奔波勞碌幾十年,備嘗艱辛,感到生活沒有樂趣。自從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以后,她重燃生命火花,再樹生活信心。她心存感激地說:“是老年大學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讓我有了幸福晚年。”現(xiàn)在這位老人參加了書畫、詩詞、文學創(chuàng)作等幾個專業(yè)的學習。
爺爺孫伙計同上學
在老年大學里“深造”的老年朋友,有不少文化基礎(chǔ)較為薄弱,新時期形勢的變化,使他們深切感到,必須有文化、有知識才能跟上時代,育好后輩人。77歲的劉老先生,十幾歲做童工,斗大的字不認識幾個。2002年,他審時度勢,轉(zhuǎn)變舊觀念,在近古稀之年進入老年大學。目不識丁的劉老先生經(jīng)過7年的努力,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寫一手漂亮的歐體楷書。老人頑強的學習精神,影響著家人。全家都向老人看齊,兩個孫伙計雙雙考上大學本科。他們說:“爺爺70歲上大學,我們年輕人能不奮起直追嗎?”老年大學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會的一位老先生,經(jīng)常把研究會的創(chuàng)作素材帶回家去,讓孫子學習參考,祖孫倆相互切磋。由于爺爺?shù)膯l(fā),孫子的寫作能力迅速提高,作文在區(qū)里獲獎。
退休后“改行”圓夢
許多老年人希望年輕時的愛好能在晚年得以實現(xiàn)。老年大學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63歲的劉先生酷愛書法,但由于多年行政管理工作與生活的壓力,無暇顧及,好不容易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不待“休整”,便一心投入到老年大學的書法學習研究上。由于基礎(chǔ)甚好,短短3年時間,成果驚人,其作品在幾個區(qū)級和市級展覽上獲獎,現(xiàn)在還擔任了區(qū)級老年書畫組織的負責人。人人都說他晚年改“行當”,改得還不錯。喬老漢在職時是筆桿子,在系統(tǒng)里是小有名氣的“文化人”,退休后,來到老年大學,更是如魚得水。年輕時的愛好得到盡情發(fā)揮,其書法、篆刻作品在社區(qū)里受到大家歡迎,還作為禮品贈送外國友人,不時有感而發(fā),寫點小文章,也被媒體采用。
老兩口學習 全家和諧
扈先生與老伴結(jié)婚45年,老伴整整侍候他45年。老伴是家庭婦女,是典型的“服從型”,扈先生一個人在外工作,養(yǎng)活全家,又是典型的“一言堂”,在家里絕對說了算。自從退休以后,家庭情況起了變化。老伴60歲剛過就中了風,留下右臂不靈便的后遺癥,再也不能侍候他了。扈先生一度很苦惱,但后來逐漸認識到,老伴把一生奉獻給這個家庭,現(xiàn)在得了病,該是我服侍她的時候了。有人告訴他練習書法有利于病肢的恢復,扈先生就為老伴在老年大學書法班報了名,自己作為“陪讀”,每次上下課,護送老伴,課堂上也和老伴一起學習。
經(jīng)過較長一段時間的練習,老伴的右臂有了明顯的恢復,老兩口還都迷上了書法。老伴逢人就說自己遇上了懂得疼人的好老頭兒。兒女們看到老爸無私奉獻,對老人更加敬重。和諧使得這個家庭在困難面前生活依然美好。
相關(guān)文章
-
老年人旅游的好處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yīng)該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yīng)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旅游,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
-
老年人經(jīng)常旅游有什么好處老年人經(jīng)常旅游有什么好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了一種生活情趣。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愛上了到處旅游,老年人旅游有
-
老年人常旅游 其實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是工作了一輩子,而且感覺自己退休了以后也是沒有任何的事情去做,非常的不適合,而且也會影響
-
老人旅游的好處有哪些呢雖然老人的身體在逐漸的衰老,但大家不能由此失去對戶外運動的有效鍛煉,時常出去陪兒女進行一番旅游,不僅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
-
老人假期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項“五一端午”正值旅游的最佳時節(jié),出游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既有益于身體健康,又能長見識。但是,專家提醒,為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