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捏出鮮活世界
一坨泥巴,經過杜國林的一番搓、搟、捏、雕等藝術加工,一個個淳樸、鮮活的人物便展現在人們眼前。“不管是捏什么泥人,最重要的是需要體現出一種童趣。”一說起泥塑藝術,杜國林的話匣子就打開了。
今年62歲的杜國林從天津工業大學退休。“做泥塑,最好的工具就是一雙手。”杜國林一邊說一邊創作他的新作“太白醉酒”。
杜國林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父親在河北省新華書店做專職美術工作。每天上班之前父親都把筆和紙放在他的床頭留美術作業,畫屋里的物品。“我與泥塑的不解之緣也許就是由此結下的吧。”第一工人文化宮離他家很近,是他上小學時經常光顧的地方,因為那里經常舉辦職工書畫、泥塑展覽。
1964年,杜國林參加工作到了軋鋼一廠,1966年承擔了班組的宣傳工作。1979年,杜國林調入天津藝術學院雕塑工作室。而全身心投入泥塑藝術始于3年前。
“那時我剛退休,閑在家里很難受。有一天我看到南開區老年大學泥塑班正在招生,我有美術基礎,學習泥塑不正符合我的特長嗎?于是我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杜國林現在回憶起與泥塑結緣的往事,仍充滿興奮之情。“泥塑制作三分靠塑,七分靠彩。”杜國林說,因為自己喜歡美術有些基礎,所以在泥塑的形體塑造方面更勝一籌。河北區意式風情街的西方雕塑、海河邊上的現代雕塑以及寺廟里的佛像等,都是他參考的資料。他的作品采百家之長,體形飽滿,色彩鮮明,形象生動。
記者發現杜國林創作的泥塑形象不管是孩童、老人,還是戲曲人物、神話人物都十分可愛,憨態可掬。杜國林說,這正是泥塑吸引他的地方,永遠充滿了童趣,永遠是一個純真無邪的世界。
“做泥塑一定不能浮躁,要用一雙手、一顆心來慢慢完成。”杜國林說,往往做到后來就是一種欣賞,很能陶冶情趣。每周杜國林都要帶上自己的泥塑作品到社區講課。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到來之時,杜國林創作了象征中國強大、騰飛的作品“中國龍”。他說:“我對泥塑的感情還將繼續,因為越與它接觸,就越把它當做鮮活的生命。”
今年62歲的杜國林從天津工業大學退休。“做泥塑,最好的工具就是一雙手。”杜國林一邊說一邊創作他的新作“太白醉酒”。
杜國林告訴記者,他小時候,父親在河北省新華書店做專職美術工作。每天上班之前父親都把筆和紙放在他的床頭留美術作業,畫屋里的物品。“我與泥塑的不解之緣也許就是由此結下的吧。”第一工人文化宮離他家很近,是他上小學時經常光顧的地方,因為那里經常舉辦職工書畫、泥塑展覽。
1964年,杜國林參加工作到了軋鋼一廠,1966年承擔了班組的宣傳工作。1979年,杜國林調入天津藝術學院雕塑工作室。而全身心投入泥塑藝術始于3年前。
“那時我剛退休,閑在家里很難受。有一天我看到南開區老年大學泥塑班正在招生,我有美術基礎,學習泥塑不正符合我的特長嗎?于是我就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杜國林現在回憶起與泥塑結緣的往事,仍充滿興奮之情。“泥塑制作三分靠塑,七分靠彩。”杜國林說,因為自己喜歡美術有些基礎,所以在泥塑的形體塑造方面更勝一籌。河北區意式風情街的西方雕塑、海河邊上的現代雕塑以及寺廟里的佛像等,都是他參考的資料。他的作品采百家之長,體形飽滿,色彩鮮明,形象生動。
記者發現杜國林創作的泥塑形象不管是孩童、老人,還是戲曲人物、神話人物都十分可愛,憨態可掬。杜國林說,這正是泥塑吸引他的地方,永遠充滿了童趣,永遠是一個純真無邪的世界。
“做泥塑一定不能浮躁,要用一雙手、一顆心來慢慢完成。”杜國林說,往往做到后來就是一種欣賞,很能陶冶情趣。每周杜國林都要帶上自己的泥塑作品到社區講課。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到來之時,杜國林創作了象征中國強大、騰飛的作品“中國龍”。他說:“我對泥塑的感情還將繼續,因為越與它接觸,就越把它當做鮮活的生命。”
相關文章
-
老年人旅游的好處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旅游,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
-
老年人經常旅游有什么好處老年人經常旅游有什么好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了一種生活情趣。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愛上了到處旅游,老年人旅游有
-
老年人常旅游 其實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在現在的生活中,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是工作了一輩子,而且感覺自己退休了以后也是沒有任何的事情去做,非常的不適合,而且也會影響
-
老人旅游的好處有哪些呢雖然老人的身體在逐漸的衰老,但大家不能由此失去對戶外運動的有效鍛煉,時常出去陪兒女進行一番旅游,不僅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
-
老人假期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項“五一端午”正值旅游的最佳時節,出游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既有益于身體健康,又能長見識。但是,專家提醒,為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