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還要工作嗎
退而不休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紛紛踏上了各式各樣的再就業之路,這對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不無益處。 在傳統的觀念當中,老年人退休后過的日子應該是在家里逗逗小孫子,外出溜遛彎,享受天倫之樂。可現如今,退而不休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紛紛踏上了各式各樣的再就業之路,這對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不無益處。
退休再就業多數人不是以掙錢為主要目的
退休后為什么還要工作…………
出于金錢需要…………
為了體現自身價值或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為讓身體保持一種活動狀態…………
希望通過工作保持大腦靈活而不退化…………
想通過工作與他人保持聯系…………
以上調查顯示,退休后選擇繼續工作的理由多種多樣,但大多數人并非只為了掙更多的錢。許多剛退休者因不再上班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失落感、空虛感、孤獨感、憂慮感會伴隨而來。這種心態對于人的身體會產生消極作用,使精神委靡不振,甚至引發各種疾病。
[例1]原來在機械廠工作的楊女士2004年拿到了退休證。想想今后就是沒有工作的人了,連著急帶上火,回家不久就大病了一場,個把月間竟掉了兩顆牙。病好后她立即托人幫忙找工作。兩年來先后做過企業食堂廚師、計件工、清掃員等工作。現在正給一對小夫妻帶孩子,月收入500余元。別看收入不多,但在楊女士眼中有份工作是最重要的。
從楊女士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老年人退休后沒事做,生活失去節奏感,容易產生孤寂感,這種消沉的心理狀態對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出現“退休前精神爽朗,健康瀟灑;退休后委靡不振,與病交往”現象。退休老年人如果有一定技能,而且身體條件允許,自己又有強烈的愿望,就應該鼓勵他們參與各種經濟、社會、文化建設活動。讓“老而能為”的老同志“老有所為”,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充實地度過晚年,促進社會和諧。同時有技能的老同志有豐富的經驗,是難得的社會資源,不讓他們“再就業”,無疑是一種浪費。
色彩紛呈的再就業之路
最勝任的再就業之路——被原單位返聘或從事與原職業有關的工作
由于老年人適應新工作的速度較慢,因此對想“再就業”的老同志,被原單位返聘或從事一些與自己原來職業相關的工作是最適宜的。
[例2]程師傅是某廠的高級技師,身體健康,剛退休沒幾天,因為單位需要技術純熟的老技師來把握關鍵工序“火候”,又被單位返聘。程師傅認為,“能夠被工作了多年的企業挽留,這其實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于是又重新走上了自己原來的崗位。
[例3]吳老師今年剛好到了退休年齡,不得不離開了從事30多年的教育事業。但一個人在家呆了不到1個月就覺著無聊了,總希望能夠繼續站在講臺上給學生授課。她主動到一所私立中學去應聘,因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很輕松便得到了該單位的認可,于是又執起了剛放下不久的教鞭。
像程師傅及吳老師這樣,在退休后被原單位或相關單位聘用的可不少,他們對自己的技術(或經驗知識)相當自信,用人單位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適宜人員:如大學教授、高級醫師、高級工程師、公司高管、高級資深記者或編輯、技術工人、教師、智力密集型行業的人員(如科學技術研究人員等)。
特點分析:一個重要前提是這些人都有一技之長,這種專業技能保證了他們在退休后,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余熱”并且輕松勝任。這不僅可維持較好的收入水平,還可以保證生活質量。
注意事項:雖然是自己熟悉的專業,但仍需認真對待,以免發生失誤;如果是到了新的工作環境,需努力盡快適應。
最有魄力或成就感的再就業之路——自己做老板
以前的工作無論是在企業或事業單位,總是在給別人打工,雖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由于沒有決定權常常難以實現,退休后創辦公司來實現自己的愿望絕對是最有魄力的做法,如能完成或達到自己的目標,就成了最有成就感的再就業之路。
[例4]陳工程師和老伴,原來都在航空工業某研究所工作,一直從事研究開發工作。他們退休后“為了不讓心閑下來”創辦了一家電子有限公司,研究開發微型醫用無刷電機手術鉆,不僅屬國內首創,而且打破了國外壟斷。現在手術鉆又采用了鈦合金機頭,比原來更加輕巧、耐用。此項技術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掌握。
適宜人員:以前曾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業供過職,而且從事技術研發性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為主。
特點分析:常理認為,人老了,創造性也就下降了。不過,技術創新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不僅要憑真才實學,還要能夠坐得住,善于思考研究,這正好是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厚積薄發的老年創業者的強項。對于創業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大多本身手頭就有項目、有技術,利用自身的優勢,創業的成功幾率就會大很多。
注意事項:創辦公司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由于以前很少接觸、參與管理和銷售,會面臨許多困難。
最美好的再就業之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每個人的夢想,而由于各種原因這個夢想常常難以實現。因此,退休后重新找回自己的夢想確實是最美好的事情。
[例5]孔女士是會計師,退休之后,這樣的人才通常是企業青睞的對象,但她拒絕了多家企業的聘請,而是決定開一家花店,因為她一直非常喜歡鮮花。在兒女們的幫助下花店如期開張。她自己高興地說:“雖然開花店需要學習許多知識,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很開心。”
[例6]在得克薩斯州當了35年醫生的美國老人拉塞爾·拉博斯基決定從那份干了幾乎一輩子的職業中抽身而退。這位64歲的老人從塵封的記憶中找出了兒時的夢想,老人當年第一份工作是在費城街頭的小雜貨店里賣冰激凌球,現在,他決定開一家冰激凌店。作為前期準備,他去著名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奶油廠進修了5天冰激凌制作課程,并前往東海岸拜訪這方面的專家,向他們請教操作中的細節。做了為期18個月的縝密準備后,老人終于在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開張了自己的“拉塞爾大叔冰激凌店”。
適宜人員:所有身體健康的退休人員。
特點分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總會讓人充滿動力,并且能為此信心百倍地工作。
注意事項:自己喜歡的事也許并不一定都適合退休后再接著干,所以走這條路前應慎重考慮,周密安排。
最具有挑戰性的再就業之路—“夕陽轉行”
對大多數人來說,退休后繼續工作只不過是重操舊業罷了,頂多是時間相對靈活,空余時間多些而已。但也有些人選擇換個領域重新開始。
[例7]王先生退休前是一家餐廳的高級廚師,退休后卻決定做一名汽車銷售人員。他拿下了寶馬、奔馳和沃爾沃的代理銷售權。“我以前從來沒想過干這個。”王先生是在看了一則廣告后決定賣汽車的。“我發現工作使我的大腦變得敏捷,身體耐力也更好了。”他說。
[例8]60歲的普雷斯頓·摩爾在舊金山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了30年。年近花甲的時候,他突然厭倦了這個職業。他認為“在這個領域,我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我意識到打贏一場官司對我來說沒什么意義”。在伯克利的神學院學習了3年之后,如今的他已經是波特蘭的一名實習神父。
適宜人員:喜歡向自身能力挑戰的退休人員。
特點分析:在很多情況下,改變職業意味著要從頭再來。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注意事項:首要的是要拿出充足的時間來轉換思路,并要多方論證其可行性。
最有奉獻精神的再就業之路—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
還有一些老年人退休后不愿意待在家中無所事事,情愿為社區或社會上做一些義務工作。他們不計任何報酬,圖的是幫助了別人,也樂和了自己。
[例9]梁女士是大學體育教師,退休后曾一度悶得發慌,后來主動擔當了自己所住小區的義務健身教練,經常組織小區內的退休人員一起學習太極拳、太極劍、健身操等。用她自己的話說“不僅有事干了,還交了不少朋友”。
[例10]馬先生是一名老黨員,為人和藹,退休前是某單位的黨委書記,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難得有個空閑時間。自從退休后倒是清閑了,卻感覺成了“沒用”的人,時常莫名其妙地發火。想想可能是無事干的原因,于是他主動與附近的學校聯系,成了幾個學校的義務輔導員,還經常參加學生們的課外活動,與孩子們在一起,感覺自己又年輕了不少。
特點分析:退休后主動參加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包括義務勞動)是一種最有奉獻精神的再就業之路,不僅為退休后單調的生活增加了樂趣,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做了貢獻,同時通過社會性勞動,還可以提高技能,認識朋友,嘗試新東西,使生活更有滋有味。
注意事項:參加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需量力而行。
再就業,要還是不要
1.再就業并不適合所有人 通過再就業來發揮余熱只是退休后的一種選擇,它應該是有條件的,適合于少數早退者、身體健康者、身懷特長者、高學歷者或者為生活所迫者,并沒有普遍性。退休后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工作、發揮余熱的,這種事多數老年人是做不到的,社會對銀發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很不充分。如果強調退休后都要發揮余熱,會給找不到工作的老年人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產生自卑感。
2.休息很重要 退休中的“休”就是休息、休閑、休整、休養;因為得到了“退”的機會,才會有了“休”的條件,那么就要好好地利用,盡情地享受。享受退休生活是老年人的“專利”。即使再就業后,也應注意勞逸結合,不能使自己太勞累,勉強工作會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后果。
3.安全因素應考慮 人到老年,各項生理功能逐漸退化,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降低,因此老年人想要再就業時,這一點不能不考慮。如果從事的是以前從沒做過的工作,由于適應能力不強,缺乏工作經驗,這就更存在安全隱患。
相關鏈接
國外老年人退休后再就業一瞥
日本高官“以退為進”,繼續活躍在政壇和與政府關系密切的經濟領域
2006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相關部門公布了從2005年8月到2006年底退休1年多的科長級以上國家公務員的再就業狀況。在上述時間退休的公務員共有1236人。調查顯示,再就業的人數達到1084人,比例高達87.7%。其中財團成為退休之后這些前政府高官的最佳去向,有283人去了財團。此外,去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等營利機構、社團機構和獨立行政機構的人數,也比上一次調查有增加趨勢。
根據日本政府部門“返聘”情況的統計,這些退休后“再就業”的官員有很多人依然活躍在政府部門中。其中,財務省返聘了325人,這一數字使之成為政府部門中為退休高官提供再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排在第二位的是國土交通省和經濟產業省。其中進入國土交通省的有303人,進入經濟產業省的有131人。
德國人退休后出國接著干
目前,聘請退休人員的風潮在德國愈演愈烈。德國《明星》周刊、《圖片報》等媒體最近披露的幾家德國公司的成功秘訣恰恰就是開發新的人力資源模式,雇傭退休人員。這些公司的老總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是從國外公司聘請德國退休人員中受到的啟發。據德國聯邦勞工局的數據,自1990年以來,德國有100多萬人次的退休人員有國外工作的經歷,他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深受各國企業歡迎。
德國退休人員海外謀生的職業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大領域:第一大領域是經濟技術類,醫療、能源、廢物處理、電力技術、運輸、農業、原材料開采及加工、建筑專業等行業,工作地點以企業為主;第二大領域是文化教育類,教師、科學研究、演員等專業,工作地點為大專院校、新聞機構、科研院所、文化藝術部門等。可以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出國工作非常容易。除此之外,退休人員的健康狀況、外語能力、國外工作經驗、經濟狀況等也是考慮因素。一般要求退休人員年齡不超過70周歲。
德國退休人員出國就業一般通過3種途徑:一種就是通過聯邦勞工局屬下的各城市分局,那里有各種出國工作的信息,退休人員可以直接在勞工局報名,索取表格填寫。然后可以參加面試。第二種是通過私人出國工作中介公司,此類公司在德國不下1000家。這些公司因經營手法靈活,掌握信息豐富,經他們介紹出國的退休人員很多。還有一種就是通過公益性組織,像德國退休專家組織(SES)就是其中最有名的。
德國退休專家組織成立于1982年,現在注冊的專家有5000余人。由于有德國聯邦經濟與技術部和企業界的資助,因此,從該組織聘請德國退休專家不用付報酬,只需要聘用單位負責專家的住宿、膳食和約每天100元人民幣的零花錢就可以了。目前,該組織的專家遍布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他們援助的主要是各國的中小型企業,項目包括車輛制造、化學、農業、食品、機器制造等領域。
小貼士:
老年朋友再就業的信息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如報紙招聘、網上招聘、人才市場等,但無論哪種方式,您不妨事先到相關機構確認一下,以免上當受騙。網上招聘最好選擇官方網站,如福建省“福建省銀色人才網”、北京市老年科技工作者總會主辦的“老年科技人才網站”等。
退休再就業多數人不是以掙錢為主要目的
退休后為什么還要工作…………
出于金錢需要…………
為了體現自身價值或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為讓身體保持一種活動狀態…………
希望通過工作保持大腦靈活而不退化…………
想通過工作與他人保持聯系…………
以上調查顯示,退休后選擇繼續工作的理由多種多樣,但大多數人并非只為了掙更多的錢。許多剛退休者因不再上班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失落感、空虛感、孤獨感、憂慮感會伴隨而來。這種心態對于人的身體會產生消極作用,使精神委靡不振,甚至引發各種疾病。
[例1]原來在機械廠工作的楊女士2004年拿到了退休證。想想今后就是沒有工作的人了,連著急帶上火,回家不久就大病了一場,個把月間竟掉了兩顆牙。病好后她立即托人幫忙找工作。兩年來先后做過企業食堂廚師、計件工、清掃員等工作。現在正給一對小夫妻帶孩子,月收入500余元。別看收入不多,但在楊女士眼中有份工作是最重要的。
從楊女士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老年人退休后沒事做,生活失去節奏感,容易產生孤寂感,這種消沉的心理狀態對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可以避免出現“退休前精神爽朗,健康瀟灑;退休后委靡不振,與病交往”現象。退休老年人如果有一定技能,而且身體條件允許,自己又有強烈的愿望,就應該鼓勵他們參與各種經濟、社會、文化建設活動。讓“老而能為”的老同志“老有所為”,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充實地度過晚年,促進社會和諧。同時有技能的老同志有豐富的經驗,是難得的社會資源,不讓他們“再就業”,無疑是一種浪費。
色彩紛呈的再就業之路
最勝任的再就業之路——被原單位返聘或從事與原職業有關的工作
由于老年人適應新工作的速度較慢,因此對想“再就業”的老同志,被原單位返聘或從事一些與自己原來職業相關的工作是最適宜的。
[例2]程師傅是某廠的高級技師,身體健康,剛退休沒幾天,因為單位需要技術純熟的老技師來把握關鍵工序“火候”,又被單位返聘。程師傅認為,“能夠被工作了多年的企業挽留,這其實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于是又重新走上了自己原來的崗位。
[例3]吳老師今年剛好到了退休年齡,不得不離開了從事30多年的教育事業。但一個人在家呆了不到1個月就覺著無聊了,總希望能夠繼續站在講臺上給學生授課。她主動到一所私立中學去應聘,因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很輕松便得到了該單位的認可,于是又執起了剛放下不久的教鞭。
像程師傅及吳老師這樣,在退休后被原單位或相關單位聘用的可不少,他們對自己的技術(或經驗知識)相當自信,用人單位看中的就是這一點。
適宜人員:如大學教授、高級醫師、高級工程師、公司高管、高級資深記者或編輯、技術工人、教師、智力密集型行業的人員(如科學技術研究人員等)。
特點分析:一個重要前提是這些人都有一技之長,這種專業技能保證了他們在退休后,能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余熱”并且輕松勝任。這不僅可維持較好的收入水平,還可以保證生活質量。
注意事項:雖然是自己熟悉的專業,但仍需認真對待,以免發生失誤;如果是到了新的工作環境,需努力盡快適應。
最有魄力或成就感的再就業之路——自己做老板
以前的工作無論是在企業或事業單位,總是在給別人打工,雖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但由于沒有決定權常常難以實現,退休后創辦公司來實現自己的愿望絕對是最有魄力的做法,如能完成或達到自己的目標,就成了最有成就感的再就業之路。
[例4]陳工程師和老伴,原來都在航空工業某研究所工作,一直從事研究開發工作。他們退休后“為了不讓心閑下來”創辦了一家電子有限公司,研究開發微型醫用無刷電機手術鉆,不僅屬國內首創,而且打破了國外壟斷。現在手術鉆又采用了鈦合金機頭,比原來更加輕巧、耐用。此項技術世界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公司掌握。
適宜人員:以前曾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型企業供過職,而且從事技術研發性工作的高級技術人才為主。
特點分析:常理認為,人老了,創造性也就下降了。不過,技術創新不是隨便說說而已,不僅要憑真才實學,還要能夠坐得住,善于思考研究,這正好是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厚積薄發的老年創業者的強項。對于創業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大多本身手頭就有項目、有技術,利用自身的優勢,創業的成功幾率就會大很多。
注意事項:創辦公司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由于以前很少接觸、參與管理和銷售,會面臨許多困難。
最美好的再就業之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每個人的夢想,而由于各種原因這個夢想常常難以實現。因此,退休后重新找回自己的夢想確實是最美好的事情。
[例5]孔女士是會計師,退休之后,這樣的人才通常是企業青睞的對象,但她拒絕了多家企業的聘請,而是決定開一家花店,因為她一直非常喜歡鮮花。在兒女們的幫助下花店如期開張。她自己高興地說:“雖然開花店需要學習許多知識,但能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很開心。”
[例6]在得克薩斯州當了35年醫生的美國老人拉塞爾·拉博斯基決定從那份干了幾乎一輩子的職業中抽身而退。這位64歲的老人從塵封的記憶中找出了兒時的夢想,老人當年第一份工作是在費城街頭的小雜貨店里賣冰激凌球,現在,他決定開一家冰激凌店。作為前期準備,他去著名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奶油廠進修了5天冰激凌制作課程,并前往東海岸拜訪這方面的專家,向他們請教操作中的細節。做了為期18個月的縝密準備后,老人終于在新澤西州的大西洋城開張了自己的“拉塞爾大叔冰激凌店”。
適宜人員:所有身體健康的退休人員。
特點分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總會讓人充滿動力,并且能為此信心百倍地工作。
注意事項:自己喜歡的事也許并不一定都適合退休后再接著干,所以走這條路前應慎重考慮,周密安排。
最具有挑戰性的再就業之路—“夕陽轉行”
對大多數人來說,退休后繼續工作只不過是重操舊業罷了,頂多是時間相對靈活,空余時間多些而已。但也有些人選擇換個領域重新開始。
[例7]王先生退休前是一家餐廳的高級廚師,退休后卻決定做一名汽車銷售人員。他拿下了寶馬、奔馳和沃爾沃的代理銷售權。“我以前從來沒想過干這個。”王先生是在看了一則廣告后決定賣汽車的。“我發現工作使我的大腦變得敏捷,身體耐力也更好了。”他說。
[例8]60歲的普雷斯頓·摩爾在舊金山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了30年。年近花甲的時候,他突然厭倦了這個職業。他認為“在這個領域,我已經充分證明了自己,我意識到打贏一場官司對我來說沒什么意義”。在伯克利的神學院學習了3年之后,如今的他已經是波特蘭的一名實習神父。
適宜人員:喜歡向自身能力挑戰的退休人員。
特點分析:在很多情況下,改變職業意味著要從頭再來。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注意事項:首要的是要拿出充足的時間來轉換思路,并要多方論證其可行性。
最有奉獻精神的再就業之路—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
還有一些老年人退休后不愿意待在家中無所事事,情愿為社區或社會上做一些義務工作。他們不計任何報酬,圖的是幫助了別人,也樂和了自己。
[例9]梁女士是大學體育教師,退休后曾一度悶得發慌,后來主動擔當了自己所住小區的義務健身教練,經常組織小區內的退休人員一起學習太極拳、太極劍、健身操等。用她自己的話說“不僅有事干了,還交了不少朋友”。
[例10]馬先生是一名老黨員,為人和藹,退休前是某單位的黨委書記,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難得有個空閑時間。自從退休后倒是清閑了,卻感覺成了“沒用”的人,時常莫名其妙地發火。想想可能是無事干的原因,于是他主動與附近的學校聯系,成了幾個學校的義務輔導員,還經常參加學生們的課外活動,與孩子們在一起,感覺自己又年輕了不少。
特點分析:退休后主動參加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包括義務勞動)是一種最有奉獻精神的再就業之路,不僅為退休后單調的生活增加了樂趣,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做了貢獻,同時通過社會性勞動,還可以提高技能,認識朋友,嘗試新東西,使生活更有滋有味。
注意事項:參加社區或社會上的義務工作需量力而行。
再就業,要還是不要
1.再就業并不適合所有人 通過再就業來發揮余熱只是退休后的一種選擇,它應該是有條件的,適合于少數早退者、身體健康者、身懷特長者、高學歷者或者為生活所迫者,并沒有普遍性。退休后不是人人都能找到工作、發揮余熱的,這種事多數老年人是做不到的,社會對銀發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很不充分。如果強調退休后都要發揮余熱,會給找不到工作的老年人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產生自卑感。
2.休息很重要 退休中的“休”就是休息、休閑、休整、休養;因為得到了“退”的機會,才會有了“休”的條件,那么就要好好地利用,盡情地享受。享受退休生活是老年人的“專利”。即使再就業后,也應注意勞逸結合,不能使自己太勞累,勉強工作會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后果。
3.安全因素應考慮 人到老年,各項生理功能逐漸退化,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降低,因此老年人想要再就業時,這一點不能不考慮。如果從事的是以前從沒做過的工作,由于適應能力不強,缺乏工作經驗,這就更存在安全隱患。
相關鏈接
國外老年人退休后再就業一瞥
日本高官“以退為進”,繼續活躍在政壇和與政府關系密切的經濟領域
2006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相關部門公布了從2005年8月到2006年底退休1年多的科長級以上國家公務員的再就業狀況。在上述時間退休的公務員共有1236人。調查顯示,再就業的人數達到1084人,比例高達87.7%。其中財團成為退休之后這些前政府高官的最佳去向,有283人去了財團。此外,去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等營利機構、社團機構和獨立行政機構的人數,也比上一次調查有增加趨勢。
根據日本政府部門“返聘”情況的統計,這些退休后“再就業”的官員有很多人依然活躍在政府部門中。其中,財務省返聘了325人,這一數字使之成為政府部門中為退休高官提供再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排在第二位的是國土交通省和經濟產業省。其中進入國土交通省的有303人,進入經濟產業省的有131人。
德國人退休后出國接著干
目前,聘請退休人員的風潮在德國愈演愈烈。德國《明星》周刊、《圖片報》等媒體最近披露的幾家德國公司的成功秘訣恰恰就是開發新的人力資源模式,雇傭退休人員。這些公司的老總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是從國外公司聘請德國退休人員中受到的啟發。據德國聯邦勞工局的數據,自1990年以來,德國有100多萬人次的退休人員有國外工作的經歷,他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深受各國企業歡迎。
德國退休人員海外謀生的職業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大領域:第一大領域是經濟技術類,醫療、能源、廢物處理、電力技術、運輸、農業、原材料開采及加工、建筑專業等行業,工作地點以企業為主;第二大領域是文化教育類,教師、科學研究、演員等專業,工作地點為大專院校、新聞機構、科研院所、文化藝術部門等。可以說,只要有一技之長,出國工作非常容易。除此之外,退休人員的健康狀況、外語能力、國外工作經驗、經濟狀況等也是考慮因素。一般要求退休人員年齡不超過70周歲。
德國退休人員出國就業一般通過3種途徑:一種就是通過聯邦勞工局屬下的各城市分局,那里有各種出國工作的信息,退休人員可以直接在勞工局報名,索取表格填寫。然后可以參加面試。第二種是通過私人出國工作中介公司,此類公司在德國不下1000家。這些公司因經營手法靈活,掌握信息豐富,經他們介紹出國的退休人員很多。還有一種就是通過公益性組織,像德國退休專家組織(SES)就是其中最有名的。
德國退休專家組織成立于1982年,現在注冊的專家有5000余人。由于有德國聯邦經濟與技術部和企業界的資助,因此,從該組織聘請德國退休專家不用付報酬,只需要聘用單位負責專家的住宿、膳食和約每天100元人民幣的零花錢就可以了。目前,該組織的專家遍布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他們援助的主要是各國的中小型企業,項目包括車輛制造、化學、農業、食品、機器制造等領域。
小貼士:
老年朋友再就業的信息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如報紙招聘、網上招聘、人才市場等,但無論哪種方式,您不妨事先到相關機構確認一下,以免上當受騙。網上招聘最好選擇官方網站,如福建省“福建省銀色人才網”、北京市老年科技工作者總會主辦的“老年科技人才網站”等。
相關文章
-
老年人旅游的好處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旅游,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
-
老年人經常旅游有什么好處老年人經常旅游有什么好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了一種生活情趣。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愛上了到處旅游,老年人旅游有
-
老年人常旅游 其實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在現在的生活中,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是工作了一輩子,而且感覺自己退休了以后也是沒有任何的事情去做,非常的不適合,而且也會影響
-
老人旅游的好處有哪些呢雖然老人的身體在逐漸的衰老,但大家不能由此失去對戶外運動的有效鍛煉,時常出去陪兒女進行一番旅游,不僅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
-
老人假期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項“五一端午”正值旅游的最佳時節,出游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既有益于身體健康,又能長見識。但是,專家提醒,為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