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支起的“銀發餐桌”
平均年齡72歲,每天清晨四五點起床為社區老人做飯——
新聞提示
她們中,最小的67歲,最大的76歲,都患有慢性病,但她們沒有在家頤養天年,而是每天清晨四五點就起床,忙著給社區里的老人買菜燒飯。
昨天,由市委宣傳部、南京日報報業集團、南京廣播電視集團主辦,白下區特別協辦,南京日報全程參與策劃組織的第20場“感動南京·故事會”在市第六中學舉行。
在現場,記者見到了白下區洪武路街道劉公巷社區“銀發餐桌”的3位主人——易懷林、王梅蘭和卞玉蘭。
這就是“銀發餐桌”的三位主人易懷林、王梅蘭、卞玉蘭。本報記者王成兵攝
4位老人辦起“銀發餐桌”
67歲的易懷林是“銀發餐桌”發起人。2004年,她退休后閑不住,當起了社區老年協會副會長。與老年人接觸過程中,易懷林發現,社區里一些孤寡老人常遇吃飯難題:菜買少了不好燒又不劃算;買多了一頓吃不掉,倒了又可惜。于是,她找到王梅蘭、卞玉蘭和欒玉萍3位老人,一起向社委會提出,為社區老人辦個小食堂。
社委會表示同意,并撥給她們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屋子作餐廳,還有1000元啟動資金。
小食堂不大,但各種炊具一樣都不能少。煤氣包、煤氣灶、電飯煲、碗筷……面對有限經費,老人們各出妙招,她們從家里拿來鍋碗瓢盆、米面油鹽,還四處打聽誰家在裝潢,好去撿別人淘汰的舊家具。
2006年9月27日,“老人節”當天,“銀發餐桌”開張了。
每天都有二三十位老人就餐
“銀發餐桌”除了向用餐老人收取微薄的飯錢,沒有其他收入。為了能長期辦下去,4位老人想盡辦法省下每一分錢。買菜是日常最大開支。負責采購的王梅蘭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騎上小三輪車去離家2公里之外的尚書巷菜場買菜,因為那里菜價比家門口的菜場便宜5%左右,按一天60元的菜錢算,每天能省3塊錢。
2007年,欒玉萍因搬到江寧,退出了“銀發餐桌”。雖然少了一個人,但剩下的3位老人沒有放松要求,更加用心地經營著這個小食堂。
周一紅燒肉圓,周二包餃子,周三燒雞腿……“銀發餐桌”每天的菜都不同樣,每頓一葷兩素,僅收5元錢。對困難老人,5元錢不僅可以吃到一頓中飯,還可以打包一份飯菜當晚飯。
漸漸的,價廉物美的“銀發餐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老人。家住劉公巷社區的高奶奶今年88歲,是餐廳的老客戶。她告訴記者,她兒子燒的菜切得大,她根本咬不動,而“銀發餐桌”充分考慮到老人的特殊情況,菜淡、飯爛,很合她的胃口。
如今,每天都有二三十位老人到“銀發餐桌”就餐。
“一定讓老人們吃上熱飯熱菜”
據了解,來“銀發餐桌”就餐的老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這些老人不僅自理能力差,而且多數體弱多病,在與他們相處中,3位老人養成了“察言觀色”的習慣。社區里有位85歲孤寡老人劉麗芳,自“銀發餐桌”開業起就來搭伙,如果她有兩天沒來,易懷林就知道肯定是老人病了。她便會在第二天中午帶上飯菜上門看望。
家住西一新村的空巢老人李文虎一輩子都沒結婚,每天中午都會準時帶著飯盒到“銀發餐桌”打飯。2010年春節,“銀發餐桌”放假,易懷林知道李文虎肯定沒地方吃飯,于是她每天都從家里帶一份飯菜給李大爺。
“只要‘銀發餐桌’在,我們就一定會讓老人們吃上熱飯熱菜。”易懷林說。
-
老年人旅游的好處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旅游,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老年人的身體,更
-
老年人經常旅游有什么好處老年人經常旅游有什么好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為了一種生活情趣。很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愛上了到處旅游,老年人旅游有
-
老年人常旅游 其實也可以有益身心健康在現在的生活中,而且很多老年人也是工作了一輩子,而且感覺自己退休了以后也是沒有任何的事情去做,非常的不適合,而且也會影響
-
老人旅游的好處有哪些呢雖然老人的身體在逐漸的衰老,但大家不能由此失去對戶外運動的有效鍛煉,時常出去陪兒女進行一番旅游,不僅對促進身體血液循環、
-
老人假期出游有哪些注意事項“五一端午”正值旅游的最佳時節,出游是件讓人高興的事,既有益于身體健康,又能長見識。但是,專家提醒,為了老年人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