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論語》談飲食:吃?還是不吃?這是個問題
孔圣人克己復禮,事事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就飲食上來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認為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費心思去求衣食。盛贊學生顏回住陋巷,一碗飯,一瓢水,不改其樂。對那些飽食終日,一點也不肯動腦筋,覺得真是無聊,還不如下下棋,玩玩游戲。但一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使國人一直認為孔圣人就是一個講究吃喝的人。
“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這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先決條件,就是說齋戒的時候,一定要改變平常的飲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這是基本的禮儀,孔圣人一定要做的有板有眼。由于后學將“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分為兩節,斷章取義,從根本上歪曲了孔圣人的原義,大大損害了孔圣人的光輝形象。至于國人食時言必稱精稱細,每年公款吃喝掉的上千億元,而且吃的花樣之多、品類之繁,甚至欠賬之巨,說起來都駭人聽聞。
吃,是有一定禮儀的。《禮記·檀弓下》記載,齊國大旱,一財主救濟災民,但又擺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子。一瘦骨嶙峋的饑民走過來,財主拿起食物:“喂,過來吃。” 饑民正眼也不看:“我寧愿餓死也不愿吃這樣的嗟來之食!”最后那人真的饑餓而死。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也。
但是,我們現在有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卻蹭吃蹭喝,是個別現象還是行業特色,是個別現象還是上行下效就不得而知。這些有一定實權的部門工作人員往往是上午十點多鐘,下午四點多鐘才到所轄部門辦事。喝喝水,講講話,差不多下班了,順理成章的蹭了一頓飯。這些人是得罪不起的,吃點喝點事小,時不時要娛樂休閑一下,有時候還要順手牽羊。
有些部門工作人員則是簡單的事復雜辦,立即可辦的事拖著辦,還與你套近乎,無非就是為了蹭飯吃。偏生我等木頭腦袋不開竅,左跑一趟,右跑一趟,就是辦不成,直到高人指點,扭扭捏捏請人家吃飯,結果,到是人家吃得很爽快的,后來辦起事來也很爽快的。
有些人還把單位或他人當成一塊大肥肉。一旦是單位或他人請客,呼朋喚友,少則四五個,多則十多個,似乎自己叫的人越多,才顯得自己面子大。
聽到位同事的遭遇,那可真是天方夜談。當農民的父親求人辦事,以禮節上請一位管事人吃頓飯,結果,這位管事人請了二十多些人來,斛光交錯。這還不算什么,最讓人受不了的是,那位請人吃飯的老人并沒有上桌陪客人吃飯,而是坐在一旮旯等待埋單。
這些窩心的事畢竟是少數,但是,蒼蠅毒不死人,鬧人的心。
想來這種事古已有之,也為之大大的頭痛,孟子編了一則笑話來嘲諷:齊國有一個人,家里有一妻一妾。自吹每天都有達官貴人請他吃喝,實際上卻每天都在墳地里吃些祭品。妻妾發現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他卻并不知道事情已經敗露,還在妻妾面前得意洋洋。
只是不知道那些像齊人一樣的現代人,蹭著八桿子打不著的酒食,是否其喜也洋洋者矣。
食、色,性也。孔圣人認為飲食男女是人的天性,但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一旦有服務對象請吃時,能夠名正言順的說:為您服務是我的工作職責,如果我接受了請吃,就違背了職業道德,就會受到公眾的監督舉報。我們的社會才是文明、健康、和諧的社會。
-
最適宜中老年人的5條飲食建議!必知!中老年人消化功能減弱,易引起消化不良,反復發作就會對健康產生影響,飲食養生應該怎么做呢?根據中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營養需求
-
自制首烏茶飲用 太婆降脂不成反傷肝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喜歡喝一些茶飲的,那么對于我們的這個首烏茶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引用才能夠保護我們的身體更加
-
老年人想要健康長壽 飲食方面需要注意5點有很多的老年人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并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事情才能夠讓我們,身體更加的健康和長壽的,那么老年人要想健康長壽
-
老人吃不下飯怎么辦 妙招助老人開胃有很多的老人在平時的時候吃不下飯,也會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非常大的傷害的,那么我們對于老年人吃不下飯這樣的現象來說,到底應
-
老年人便秘了怎么辦?千萬別大意了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都會出現一些便秘這樣的癥狀的,那么老年人便秘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