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中國式養老眺望前路
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那時,中國人口的1/3都將是老年人。人口結構和素質的改變,將極大影響中國的未來
一首題為“寫在養老院墻上的詩”,近幾年來在互聯網上轉帖不衰。很多人看了,淚眼迷離。
有統計顯示,到2008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僅2009年短短一年,老年人口就增加了725萬。
來自民政部和全國老齡辦等部門的權威信息顯示,正是從2009年開始,我國老齡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老年人口將年均增加800萬至900萬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較當前增長1個億。預計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達4.37億,約占總人口30%。
“我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速度和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王振耀甚至在某次研討會上強烈呼吁:“大學應開辦養老系。”
人口老齡化與中國實行了30年的人口政策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緊密聯系。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每10個年輕人養1個老年人,現在這一比例已達3比1,甚至更高。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的多位專家指出,未來,越來越多的家庭將出現4個老年人、1對夫婦和1個孩子的“四二一”結構。而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和人口流動的加速,老年空巢率也明顯上升。家庭為老年人提供養老照料的能力越來越脆弱,養老越來越成為一個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社會問題。
面對這一切,無論從國家戰略定位、各類政策傾斜、社會資源分配,還是從社會養老文化的養成、老年人自我心理調節等各個角度衡量,我們準備得怎么樣?
中國式養老是個什么“式”
中國式養老必然要結合中國的特殊國情。受訪專家認為,中國養老模式的選擇離不開四個關鍵詞:未富先老、獨生子女及空巢、傳統文化理念、城鄉差距。
未富先老,決定了國家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并使社會財富的積累速度高于人口老齡化速度;同時更要分好財富蛋糕,提供高質量的社會化養老服務,滿足老百姓現實的養老需求。
如今,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開始進入老年。“‘四二一’結構是一個風險型的家庭架構,對養老而言更是如此。隨著家庭結構的小型化和空巢化的發展,養老服務社會化成為了我們的必然選擇”,人口問題專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穆光宗教授說。
與此同時,中國人濃厚的親情牽掛和孝文化氛圍,使“不離家”養老成為大多數老年人的盼望。長期存在的城鄉差距,也使農村養老面對著更為復雜的困難,養老體系需要城鄉統籌。
“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是深刻的、長遠的”,穆光宗說,確實需要對這一問題作出中長期的戰略規劃。與他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主席孫忠煥。他在今春的提案中,提出應確定養老事業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切實把發展機構養老事業納入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落實到區、街道兩級組織每年的工作規劃中。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長期跟蹤中國社會化養老進程,在大量調研基礎上,目前正在會同有關方面起草“十二五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該司副司長蘇國向本刊記者勾勒了中國式養老未來的發展模式,即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網絡。為了推進發展多層次的養老服務,2009年國家發改委會同民政部安排專項投資,啟動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同時,研究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制度設計、投融資、行業監管等方面整體謀劃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格局,以期走上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此前,民政部還公開表示,居家養老在我國老年福利服務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是我國應當長期堅持的養老模式。這也就是說,和世界上任何國家一樣,中國式養老也將以居家養老為主。
2008年初,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等10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就制定發展規劃、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貫徹落實優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服務網絡、加強專業化與志愿者相結合的隊伍建設、培育和發展服務組織、建立服務管理體制以及合理配置資源、整合資源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此之前,北京、天津、上海等一些大型城市已經開始居家養老試點。然而時至今日,與居家養老緊密相關的社區服務和社區照顧發展緩慢。調查顯示,能夠提供上門包護服務所覆蓋的老年人比例,城市為55.1%,農村僅為8.2%。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少,專業人才更為匱乏。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梁燕君曾提出加強社會化養老的提案。“從2006年起,天津市就開展了困難老人居家養老服務試點,但遲遲未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主要是因為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政策,以及居家養老服務護理人員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尚未落實”,她對本刊記者說。
結合天津的試點經驗,她建議居家養老應從購買養老服務補貼、提供養老服務補貼、調整養老服務項目結構等方面入手。包括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發放代金券,給公益性居家養老服務從業者提供社保和培訓補貼,對居家養老、保護服務、日間照料、緊急援助、社區服務和機構服務等養老服務形式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標準,等等。
“民辦”困境
機構養老被視為中國養老模式的支撐。截至目前,全國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3.9萬個,總床位270萬張,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16.9張,與發達國家50~70張的平均水平相去甚遠,與發展中國家20~30張的平均水平也有不小差距。
而且,我國養老機構仍以公辦為主,民辦養老機構發展滯緩。在全國養老服務機構中,農村五保供養機構約占55%;在城市養老機構中,民政部門舉辦的社會福利機構、光榮院、精神病院等收養性福利機構占59%。
“老齡問題不單是老年人個人和老年人家庭的問題,而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社會問題。因此不可能單靠家庭或單靠政府來解決,應該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穆光宗認為。
-
最新的對于孤寡老人政策是什么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對于孤寡老人來說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讓我們的孤寡老人擁有一個非常靠著晚年幸福生活,給我們的孤寡老人
-
如何給老年人買醫療保險呢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很多的人身體素質比較差,這樣容易出現疾病,大家需要注意他們的身體變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他
-
什么是高齡老年人的福利我國老齡化非常嚴重,而且,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體,并且,在我國,提出了對老年人的一些照顧,許多老
-
國家辦養老院有哪些補貼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安頓問題,而且現在社會,這老年人的福利越來越好,很多的老年人會接受養老院,大家需要注意
-
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在世界范圍內,老人退休年齡的制定,都是在65歲之間,只有中國的退休年齡設置最為超前,但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