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我國養老保障覆蓋面小
我國全社會面臨著養老的問題,不管是國家,還是我們個人,"四二一"模式讓很多家庭都不堪重負。
我國有1.67億老年人,其中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1899萬,失能老人1036萬,半失能老人2123萬,他們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社會為其提供照料服務。面對已經到來的老齡化社會,如何適應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加快社會養老服務事業發展,各級黨委政府關心、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民群眾迫切期待。
不久前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鮮明地提出了“優先發展社會養老服務”的要求。未來5年,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將如何建立?百姓的養老之憂能否得到有效化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民政部部長李立國。
目前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保障面仍相對較小
記者:目前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李立國:經過10年的探索和實踐,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照料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框架。
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方面,在部分城市已基本建立以保障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為重點,借助專業化養老服務組織,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等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發展社區養老服務方面,目前,全國共有各類社區服務中心17.5萬個,城市便民、利民服務網點69.3萬個,因地制宜地開展了面向老年人的入戶服務、緊急援助、日間照料、保健康復、文體娛樂等服務,提升了社區養老服務能力。
在推進機構養老服務方面,各地打破政府直辦、直管的傳統做法,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公寓、福利院等養老機構,目前,我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38060個,床位266.2萬張,收養各類人員210.9萬人。
同時,我國社會養老服務的政策法規建設不斷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步走上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軌道;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服務對象逐步擴大,逐步由“三無”和“五保”老人擴展到全社會所有有需要的老年人。
還要看到,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諸多不足:目前我國養老床位總數僅占全國老年人口的1.59%,不僅低于發達國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2%至3%的水平;保障面相對較小,服務項目偏少;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既存在有的機構“一床難求”,也存在有的機構“床位閑置”現象;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缺乏,投入不足,監管上存在薄弱環節。
今后養老服務補貼、政府供養等惠老制度將建立完善
記者:目前我國對養老服務的投入嚴重不足,民政部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加強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未來5年將有哪些惠及百姓養老的具體制度?
李立國: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非常重要。加大資金投入,適應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民政部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我們將通過積極爭取政府投入、激勵社會投入、擴大福利彩票發行等多種渠道,來加強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
一是完善政府供養制度。對于城市“三無”老人、農村“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養或分散供養的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不低于當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并建立自然增長機制。
二是推動高齡補貼制度建立。積極推動各地逐步將本地區80周歲以上老年人納入高齡補貼保障范圍,按月向符合條件的老年人計發高齡補貼。
三是推動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建立。對于低收入的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經過評估,采取政府補貼的形式,為他們入住養老機構或者接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支持。
四是推廣民辦公助制度。對于非營利性的民辦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或組織,既可在建設期按照建設規模、投資總額、土地租期等指標,一次性或者分期給予建設補貼,又可按照床位數、收養人數、入住率等指標,給予一定的運營補貼。
今后,福利彩票公益金重點將用于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我們還將積極引導慈善資源投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落實好優惠政策 推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事業
-
最新的對于孤寡老人政策是什么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對于孤寡老人來說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讓我們的孤寡老人擁有一個非常靠著晚年幸福生活,給我們的孤寡老人
-
如何給老年人買醫療保險呢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很多的人身體素質比較差,這樣容易出現疾病,大家需要注意他們的身體變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他
-
什么是高齡老年人的福利我國老齡化非常嚴重,而且,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體,并且,在我國,提出了對老年人的一些照顧,許多老
-
國家辦養老院有哪些補貼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安頓問題,而且現在社會,這老年人的福利越來越好,很多的老年人會接受養老院,大家需要注意
-
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在世界范圍內,老人退休年齡的制定,都是在65歲之間,只有中國的退休年齡設置最為超前,但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