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多受訪老人贊同常回家入法
關于“常回家入法”的議論一直不斷,一個主要意見是,無謂把道德層面上的東西定為硬性法律條文。然而經常有這樣的事例見諸報端:因沒有判決依據,法院將要求精神贍養的訴訟不予受理或調解了事。對于全國8000多萬盼子歸的空巢老人來說,他們熱望法律能成為“子女出孝行”的保障。
個案一 盼兒女來電空等一天
“1日那天,我等了一天,他們也沒人給我來個電話,我心里可難受了。”陜西西安今年68歲的陳繼禹一提起這事,就淚流滿面。
自10多年前和老伴離婚后,陳繼禹一直都是自己生活。陳繼禹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幾年前孩子們對他還行,“他們有點啥事呀,都能給我打個電話告訴我一聲,讓我放心”。但好景不長,近幾年來,陳繼禹老人說自己接到兒女打來電話的次數越來越少,“他們工作忙,我知道,不來看我也沒關系,哪怕給我打個電話,讓我知道他們過得都挺好的,我心里也能痛快點。不但不打給我,反而我給他們打過去他們也不接”。2011年元旦,陳繼禹守著電話,盼著兒女們能夠打個電話報聲平安,但讓他意想不到的竟是,新年第一天自己竟然在失望中度過。
個案二 怕回家愛“住院”
一個多月前,廈門80歲的陳老先生因為冠心病住進醫院,一個星期前,老人的病情已經穩定,達到出院標準,可是他卻多次請求醫生讓他繼續住院。原來,老人的3個子女都在國外,平時一直一個人生活,因為年底找不到保姆,生病住院后的他很害怕回家。老先生說,月底女兒會回國陪他過年,他請求醫院讓他住院住到女兒回來。
個案三 起訴子女只求陪吃飯
去年,重慶合川71歲的劉老太將3個子女告上法庭,要求每人每月付她100元生活費。但在開庭時,老人卻表示“我不要錢,要他們陪我吃飯”。
原來,老伴幾年前去世后,劉老太就獨自居住,雖然孩子定期都給老人生活費,但回家看望的時間少。老人說,自己真正的訴訟請求,是希望法院判決3個子女每月至少回家陪她吃一頓飯,但以這個理由起訴,法院不受理,因此,她只得以要求給付生活費為由,起訴子女。最終在法官調解下,劉老太與子女達成協議,由在本地的兩個子女每月回家陪老人吃一頓飯。
調查贊同入法者眾
“常回家看看”,這句話道盡了無數老年人的心聲。不過,眾多事例表明,親情和道德在很多時候已經跨越不了空間的阻隔,這時,用法律來保證老人享受兒女的看望就成為必需。11日至14日,本報對600名不同省份的老人進行的調查顯示,92%的受訪者認為常回家看看入法“有必要或十分必要”。一個劉姓退休干部表示,要讓親情看望世代相傳,僅僅靠道德力量遠遠不夠,必須用法律強制培養兒女“常回家看看”,即完成兒女的看望義務,也培養一種看望習慣,升華一種親情力量,更接力承傳親情看望美德。
-
最新的對于孤寡老人政策是什么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對于孤寡老人來說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讓我們的孤寡老人擁有一個非常靠著晚年幸福生活,給我們的孤寡老人
-
如何給老年人買醫療保險呢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很多的人身體素質比較差,這樣容易出現疾病,大家需要注意他們的身體變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他
-
什么是高齡老年人的福利我國老齡化非常嚴重,而且,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體,并且,在我國,提出了對老年人的一些照顧,許多老
-
國家辦養老院有哪些補貼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安頓問題,而且現在社會,這老年人的福利越來越好,很多的老年人會接受養老院,大家需要注意
-
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在世界范圍內,老人退休年齡的制定,都是在65歲之間,只有中國的退休年齡設置最為超前,但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