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養老”需向“社區養老”轉變
“我國社會老齡化現象進一步加速,養老問題已從家庭問題轉變成為社會問題,更關系到社會的安定發展,養老事業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陳聯群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做出如上表述。
今年兩會上,陳聯群代表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養老事業的建議”。一年來,她走訪調研多個省市,對我國養老事業的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總結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獨到的看法。“發展養老產業,需將目前的‘家庭養老’模式向‘社區養老’模式轉變,鼓勵和支持民間機構創辦養老院,滿足群眾養老需要。”
201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1.7億,預測到201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16億人,占總人口的16.7%。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
與此同時,空巢化家庭進一步呈上升趨勢,中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未來五年,國內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將集中進入60歲。“大部分城市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些30歲左右的青年夫妻,現在面臨著供養4到6個老人的壓力。整個社會的養老負擔將大大加重。”陳聯群說。
發展養老事業已迫在眉睫,而在“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我們也清晰地看到“培育壯大老齡事業和產業”的字樣。陳聯群表示,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服務能力不足,公辦養老機構設施和服務標準低,價格適宜,供不應求;而民辦養老機構條件優越、服務好,但價格昂貴,工薪階層老年人住不起,仍處在市場起步階段。
“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0張”的目標。全國近1.7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按國際通行標準,應備有845萬張床位,但目前擁有床位僅266.2萬張,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不到15張,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50張的標準。
面對養老產業供需矛盾日益加重,陳聯群認為,發展養老產業不能靠政府一家單打獨斗,必須發動全社會一起參與。鼓勵有條件的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積極參與養老事業。“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公辦養老機構設施建設,讓低收入老年人不用排隊,盡快住到專業養老機構,享受到基本的養老服務;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民間機構創辦養老院,滿足群眾養老需要。對民辦養老機構,在資金投入、土地供應、貸款融資、稅費減免、政府補助、供水供電供熱等方面制定相關優惠政策。”
“目前國家對民辦養老機構雖然有些優惠政策,但大多落實得不夠好。政府必須轉變觀念,高度重視,鼓勵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和民間資本投放養老市場,出臺一些鼓勵老年產業發展的政策,建立一批專業性的養老社會團體,以促進養老事業的發展。”陳聯群進一步建議,要從政府投入為主轉向多元化投資主體推進,實現養老項目市場化運作,以滿足不同層次的不同養老需求。政府投資除了投向具有基礎性、福利性、示范性作用的養老項目建設,要更多轉移到對各級養老服務產業的補貼、扶持上來,引導社會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
-
最新的對于孤寡老人政策是什么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對于孤寡老人來說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讓我們的孤寡老人擁有一個非常靠著晚年幸福生活,給我們的孤寡老人
-
如何給老年人買醫療保險呢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很多的人身體素質比較差,這樣容易出現疾病,大家需要注意他們的身體變化,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他
-
什么是高齡老年人的福利我國老齡化非常嚴重,而且,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以,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身體,并且,在我國,提出了對老年人的一些照顧,許多老
-
國家辦養老院有哪些補貼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的安頓問題,而且現在社會,這老年人的福利越來越好,很多的老年人會接受養老院,大家需要注意
-
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延遲退休年齡對老人有哪些影響?在世界范圍內,老人退休年齡的制定,都是在65歲之間,只有中國的退休年齡設置最為超前,但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