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人權益不是口號 常回家看看最重要
在過去,子女對年邁父母的義務主要局限于物質贍養,精神慰藉最多只是倡導,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新規定出臺,涉及的不僅是觀念進步,也有客觀條件變化的因素。以前家庭子女多,老人同子女一起住是普遍現象,天天在一個屋檐下過日子,再規定“常回家看看”,不是純屬多余,就是只對部分“不肖子孫”有效,似有浪費法律資源之嫌。
現在,獨生子女一代成家立業,即便要接父母過來,小夫妻也得討論與哪邊的老人同住。加上以前高齡者不多,能自己行動的老人生活比較豐富,孩子是否常來,還不是大問題。現在不要說80歲,就是90歲以上的老人也不少,年紀大了,身體自然不方便,需要照顧的多了,生活空間日益逼仄,寂寞感油然而生,希望子女經常能在眼前的也多了。家庭結構的變化、老人內心的需求,都要求國家和法律有所呼應。何況,現在各方面的條件越來越好,能為老人做的事情都應該抓緊做。
既然法律有了規定,那么子女如果不常看望老人,就屬于違法了。不過,如此違法與不贍養、遺棄甚至虐待老人等行為,有著明確的區別,后者由于性質惡劣,侵犯老人的基本權益,所以屬于犯罪行為,如果情節嚴重,必定受到法律懲處。法律規定了“常回家看看”,但沒有規定對未能“常回家看看”的子女如何處罰。這一方面是考慮到了司法成本和社會效果,“常回家看看”本身就不夠量化,沒規定“經常”到底以幾天、幾周、幾月乃至幾年為限,因為回家不是目的,感情慰藉才是目的,過于量化反而會舍本逐末,司法介入過多還可能惡化親子關系,對老人更不利。
另一方面,現在年輕人也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常回家看看”難免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難,像出門在外打拼的農民工,通常要到過年或長假才能抽出身來,趕回家已屬不易,哪怕想“常回家看看”,又談何容易?即便對于生活狀態好一些的白領來說,也是工作繁忙,自己脫不開身,有些企業連雙休日都沒有保證,如此身不由己之下,“常回家看看”確實難以做到。
正是在這一點上,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得特別仔細,明確了“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保障贍養人探親休假的權利”,否則,耽誤了員工“常回家看看”,單位也算違法。當然,真要讓用人單位都嚴格遵守這項規定,看來還需要做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與《勞動法》的銜接,畢竟后者的司法效力更大,執法力量較強,而成本也較低。
如果視野放得更開闊些,要從根本上解決老人精神慰藉問題,首要的辦法未必是規定“常回家看看”,而是創造各方面條件,讓更多的家庭可以“幾代同堂”,至少幾代人可以居住在“一碗湯”的距離之內,既保持各自獨立生活,不相互干擾,又不用專門探望,在小區中隨時可能遇到。所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又明確了“國家建立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為老年人隨配偶或者贍養人遷徙提供條件,為家庭成員照料老年人提供幫助”。政府制定的各項社會政策還需有利于家庭對老人的照顧,因為老人從物質贍養到精神慰藉,都不可能僅僅在家庭范圍得到全部滿足,子女需要履行義務,政府也需恪盡職責,創造必要的條件。
規定“常回家看看”的做法,想得很周到,但總體上還是倡導多于規范,要讓老人通過這部法律得到切實的權益保障,仍有不少事情要做。從老人福利和社會進步角度出發,人們期待著厚待老人的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還能不斷出臺。
以上就是有關能為老人做的事都應該抓緊做的詳細介紹。廣大兒女朋友們一定要多抽出一點時間來陪陪父母,關愛父母,孝順父母,讓他們健康的安享晚年生活。
-
老年人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人到老了以后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很多人的權益都會被侵犯的,隨著年齡在慢慢的增大,而且很多老年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
-
60歲以上老人有哪些優惠政策呢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關注養老的一些政策,現在社會養老政策,對于老年人來說,落實的比較好,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一些養老的政策
-
老年人如何理財更合理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晚年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社會,很多的人會依靠養老金,而且現在物價越來越高,大家需要注意一些理財的攻略,
-
如何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一些方式,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而且,讓老年人晚年有人養,晚年有人
-
孤寡老人怎樣申請住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一些生活方式,而且要關注他們的身體變化,避免他們的生活受到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