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權益保護 向老人賣保險不能當場出單
以往,老年人被忽悠“存單”變“保單”的保險消費誤導現象常被詬病。隨著今日起《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正式實施,上述現象將被扭轉。
《通知》規定,今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銷售時,對65歲以上老人銷售保險必須由保險公司人工審核之后方可出單。這一被稱為最嚴的“銀保新規”,能否有效遏制銀保渠道的種種亂象?我們將拭目以待。 馬燕 沈春寧 新華社
安信:六利空力壓A股 小股票或慘烈殺跌央行“喉舌”暗示不降準 A股遭潑冷水絲綢之路概念接力主題投資 游資搶入3股動車組產業鏈采購進入爆發期 概念股掘金基金斬倉 白馬股遭遇15個月最大回調保密原則 鐵血軍工亦有俠骨柔腸一面 A 新規直指“存單變保單”向老年人賣保險時,銀行將不能當場出單
“存單變保單”、虛夸收益率一直是銀保渠道投訴的重災區,上當受騙的也往往是一些對收益有著更高期望、缺乏相關金融知識的老年人。
《通知》于1月8日由保監會聯手銀監會下發,對老年人和低收入人群的權益保護更加細致——《通知》規定,投保人年齡超過65周歲,或者期交產品投保人年齡超過60周歲,以及投保人填寫的年收入,低于省級統計部門公布的最近一年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人均純收入,商業銀行應當對投保人進行需求分析與風險承受能力測評,根據評估結果推薦保險產品,把合適的產品銷售給有需求和有承受能力的客戶,且保險合同不得通過系統自動核,F場出單,應將保單材料轉至保險公司,經核保人員核保后,由保險公司出單。保險公司核保時應對投保產品的適合性、投保信息、簽名等情況進行復核,發現產品不適合、信息不真實、客戶無繼續投保意愿等問題的不得承保。這意味著向老年人賣保險時,銀行將不能當場出單。
B 誤買銀保15天內可“反悔” 年期交保費超家庭年收入20%需簽字才能投保
同時,《通知》還就以下投保人權益做出保護。
首先,在銷售保單利益不確定的保險產品時,若存在躉交保費超過投保人家庭年收入的4倍、年期交保費超過投保人家庭年收入的20%,或月期交保費超過投保人家庭月收入的20%等情況時,應在取得投保人簽名確認的投保聲明后方可承保;其次,將銀保渠道保險產品的猶豫期由之前的10天延長至15天。并且在猶豫期內退保,保險公司只收取10元保單工本費;第三,在扣費環節上,新規要求銀行和投保人達成協議,并要求銀行劃扣保費24小時內短信提醒消費者;第四,理財型保險將設80%的銷售上限!锻ㄖ芬蟊kU公司、商業銀行應加大力度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保險產品。各商業銀行代理銷售意外傷害保險、健康保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保險期間不短于10年的年金保險、保險期間不短于10年的兩全保險、財產保險(不包括財產保險公司投資型保險)、保證保險、信用保險的保費收入之和不得低于代理保險業務總保費收入的20%。
C 保險人員“駐點銷售”被取消 有望減少銀保渠道的銷售誤導亂象
保險人員在銀行網點駐點銷售一直備受爭議,這也是導致銀保渠道銷售誤導亂象頻頻出現的重要原因,而“銀保新規”則對“駐點銷售”明令禁止。山西證券(行情,問診)分析師劉小勇認為,“銀保新規”的諸多嚴格規定,有望減少銀保渠道的銷售誤導亂象。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四大保險市場,但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障型產品比例僅為10%左右,這與以風險保障為本質的保險業的地位不相符。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教授庹國柱表示,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在銷售保險產品時要著眼于企業長遠發展而不是短期利益,須明確身份,充分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如實向消費者推薦產品,尤其是免責條款和潛在風險。庹國柱認為,保險公司需要開發一些適合在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發展長期保障型保險產品將是大勢所趨。“現在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多是分紅險和萬能險,在整個壽險保費中占比超過80%。通過發展風險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產品,不僅可以改善保險公司的保費結構,對經營結構的調整也有重要意義。”
-
老年人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人到老了以后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很多人的權益都會被侵犯的,隨著年齡在慢慢的增大,而且很多老年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
-
60歲以上老人有哪些優惠政策呢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關注養老的一些政策,現在社會養老政策,對于老年人來說,落實的比較好,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一些養老的政策
-
老年人如何理財更合理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晚年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社會,很多的人會依靠養老金,而且現在物價越來越高,大家需要注意一些理財的攻略,
-
如何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一些方式,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而且,讓老年人晚年有人養,晚年有人
-
孤寡老人怎樣申請住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一些生活方式,而且要關注他們的身體變化,避免他們的生活受到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