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人法對空巢老人是否真的有幫助
從7月1號開始,子女不回家看老人也將違反法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有望挽回“那些年我們所追求的美好親情”。但是國外很多國家對此早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歐洲更在“精神贍養老人”上做到了量化到“每日”。
在整個歐洲,由于整體養老制度比較完善,子女對父母的義務,更多地指向“精神贍養”。以法國為例,法國社會重視家庭的觀念,通過法律落到了實處。法國政府甚至修訂相關法律,要求子女給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其中包括子女必須隨時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蹤,隨時掌握父母的身體狀況。
然而此前,老人們所希望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卻沒有落實到實處。2003年6月至7月,席卷歐洲的高溫熱浪使法國1.5萬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是老人。很多老人在死后很多天才被人發現,還有很多老人的遺體很久無人認領。而這一事件讓法國政府決心通過立法關注老人生存狀態。
鑒于上述嚴重的社會問題,法國的現行法律不僅規定成年子女必須給無經濟能力的父母提供生活資助,還必須“尊敬和關懷”老人。
不僅法國如此,對于歐洲而言,“精神贍養老人”都成為主要義務。在瑞典、芬蘭等北歐福利國家的法律中,都有有關子女對父母“精神贍養”的具體要求,以保證老人們晚年的幸福。
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具體規定了子女與父母的居住距離,每年、每月、每周乃至每日應當與父母接觸的時間和次數;連子女與父母談話的忌語都受到限制,從而最大限度地從立法上保證贍養行為的質量。
日本的子女應常回家看看“空巢老人”的問題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騰飛時凸顯的。日本是一個較典型的“男子中心主義”社會,婦女一直是贍養照顧老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工業化和都市化的迅猛沖擊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了家門,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使家庭的護理、贍養功能弱化。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日本制定的《老年人福祉法》、《老年人保健法》、《高齡社會對策基本法》等,更多地強調國家、地方政府和相關社會組織的養老責任,很少見到家庭養老的內容。
近年來,由于社會養老成本過高,以及難于解決精神慰藉問題,政府開始強調家庭養老的價值,并對家庭養老給予政府補貼。
修訂后的中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7月1日起施行,引起了外媒的廣泛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BBC)文章稱,這部法律并沒有指明“經常看望”的周期到底是多長。但BBC稱,這并不意味著這部法律沒有實際意義。相反,這部法律能對年輕人關注孤獨老人起到“教育”作用,同時也可以看做是中國就子女應當經常回家看望父母的法律起點。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也對此提出同樣的疑問稱,這部法律沒有規定孩子回家看望父母的“頻率”,也沒有闡明如果違反了將會受到何種懲罰。文章稱,這部新修訂的法律很難改變中國的現狀,因為在中國,許多農民工沒有條件“常回家看看”,而從情感上來講,如果孩子不回家看看,父母也未必會因此而起訴。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專家孫若軍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對此觀點表示認同。孫若軍指出,國家出臺“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意義事實上更大于實際意義,國家出臺這部法律其實更在于倡導青年一代更加關注老年人,常回家看看。法律對于“看”的界定不是很清晰,法律的實際意義在于讓子女平時多關心老人。無論你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能夠給予老人足夠的關心就是好的,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也不一定非要常回家看看。
對于中國來說,“常回家看看”立法僅是一個開始,它為父母維權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執行起來卻存在一定難度。由于新條款規定較為籠統,對那些忽視、冷落父母的子女并沒有提出具體懲罰措施,因此被認為缺乏可操作性。但山東大學教授肖金明卻認為并非如此。他說,“常回家看看”作為倡導性和支持性的法律條款,具有積極意義。
-
老年人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人到老了以后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很多人的權益都會被侵犯的,隨著年齡在慢慢的增大,而且很多老年人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
-
60歲以上老人有哪些優惠政策呢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關注養老的一些政策,現在社會養老政策,對于老年人來說,落實的比較好,平時大家需要注意一些養老的政策
-
老年人如何理財更合理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晚年的經濟來源,主要是依靠社會,很多的人會依靠養老金,而且現在物價越來越高,大家需要注意一些理財的攻略,
-
如何讓老人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一些方式,給老年人提供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而且,讓老年人晚年有人養,晚年有人
-
孤寡老人怎樣申請住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一些孤寡老人的一些生活方式,而且要關注他們的身體變化,避免他們的生活受到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