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婦幼保健醫院一產婦剖腹產大出血后醫護人員“失蹤”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對于此事件很多人強烈譴責醫院,同情已逝產婦,但也有一部分人譴責家屬,大家說法各有不一。隨著事件關注度的加深,大眾在觀望事件真相及對醫患關系進行討論的同時,一個非常關鍵的醫學名詞引起大家的好奇,即“羊水栓塞”。
對于普通大眾來說,“羊水栓塞”是個非常陌生的詞,而對于醫生來講,這是個非常“恐怖”的詞,對準媽媽而言,它更是一個不幸的詞。羊水栓塞,是指女性分娩時,由于宮頸裂傷等多種原因造成大量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中,羊水中的有形物質如毳毛、胎脂、胎糞、黏液、角化上皮細胞等成為栓塞的栓子,造成小血管機械性阻塞,引發急性肺栓塞。同時,羊水中含有的破壞凝血因子的促凝物質,致使凝血功能障礙,羊水本身又抑制子宮收縮,使子宮張力下降,致使子宮血不凝而出血不止,造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此外還可以使母體中多臟器受累,造成多系統臟器衰竭,臨床多表現為急性肝、腎功能衰竭。
醫生表示,羊水栓塞雖然是一種少見的產科疾病,但是它的發病急、猛,死亡率高的特點常常令醫生們手無足措。通常還未來得及進行各項醫學檢查時,孕婦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羊水栓塞多見于足月產,但也可發生在妊娠的早、中、晚各期及產后,它的死亡率高達85%,且發病迅猛,可以說根本不給醫生拯救的機會。一旦發生羊水栓塞,即便進行及時而積極地搶救,效果仍舊微乎其微。大多數患者會在幾分鐘或短暫的幾小時內不治身亡,大約有60%的患者在發病一個小時內便身亡。75%的患者死亡原因為肺血管栓塞,此外還有大部分人死于血液不凝或腎功能衰竭。造成羊水栓塞的主要原因就是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因而致使該病發生的誘因關鍵在于羊水為什么會進入母體血液循環。臨床上,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常見于孕婦發生宮頸撕裂、子宮破裂、前置胎盤、胎盤早剝或剖宮產術等情況下,此外,羊膜腔穿刺,大月分鉗刮術也可使羊水進入母體血循環。
因而,羊水栓塞常見于以下人群:
1.經產婦:生產次數越多,罹患羊水栓塞的風險越大。
2.胎盤早期:分娩過程中,胎盤早剝會加大羊水及其有形物質進入母體血液的可能性。
3.催生素應用不當:使用催生素催生而造成子宮收縮非常強烈,也較易發生羊水栓塞癥。
4.高齡產婦:發生的幾率比較高,年齡愈大,發生的可能性愈大。
5.肚有死胎的孕婦。胎兒死在子宮內的時間愈久,發生羊水栓塞癥的幾率愈高。
基于羊水栓塞發病猛、救援幾率小的特點,準媽媽首先要從根源上做好孕前預防,盡量及早發現異常狀況,為搶救提供足夠的信息與寶貴時間。
1.孕前超聲波檢查。臨川顯示,90%的前置胎盤癥狀可以通過超聲波檢查診斷出;胎盤早剝也可以通過分娩監視裝置早期發現。
2.及時反映不良癥狀。大多數患者在病情發作前會出現胸悶、煩躁、寒戰、咳嗽、氣急、發紺、嘔吐等前期癥狀,應及時反饋給醫生。
3.合理使用催產素。催產素的使用應該依據孕婦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防止宮縮過強造成子宮破裂。
4.正確掌握剖宮產手術。醫生正確的宮腔操作可以減少宮頸損傷的可能,在進行剖宮產時應將羊水處理干凈后再進行胎兒分娩,可以避免子宮破裂及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發羊水栓塞的危險。
雖然“羊水栓塞”對產婦來講可以說是滅頂之災,對準媽媽們不要過于敏感與緊張,它的發病率相對比較低,且部分羊水栓塞的誘因可通過留意觀察,做到早診斷、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