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產褥感染,可能許多女性朋友對此不是很了解。產褥感染就是女性在產褥期,因為生殖器官感染而引起的炎癥。產褥感染和產褥病的含義不同,產褥感染臨床表現一般為發熱、腹痛和異常惡露等,因為每個女性的體質也不一樣,所以臨床表現也不同,以下根據感染發生的部位將產褥感染分為幾種類型:
1.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
常由于分娩時會陰損傷或手術產、孕前有外陰陰道炎者而誘發,表現為局部灼熱、墜痛、腫脹,炎性分泌物刺激尿道可出現尿痛、尿頻、尿急。會陰切口或裂傷處縫線嵌入腫脹組織內,針孔流膿。陰道與宮頸感染者其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化膿,日久可致陰道粘連甚至閉鎖。如陰道前壁黏膜受壓嚴重過久伴有感染,可使組織大片壞死脫落,形成膀胱陰道瘺或尿道陰道瘺。病變局限者,一般體溫不超過38℃,病情發展可向上或宮旁組織,導致盆腔結締組織炎。
2.剖宮產腹部切口、子宮切口感染
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的感染多發生于術后3~5天,局部紅腫、觸痛、組織侵入有明顯硬結,并有渾濁液體滲出,伴有脂肪液化者其滲出液可呈黃色浮油狀,嚴重患者組織壞死、切口部分或全層裂開,伴有體溫明顯升高,超過38℃。
3.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
為產褥感染最常見的類型,由病原體經胎盤剝離面侵犯至蛻膜所致者為子宮內膜炎,侵及子宮肌層者為子宮肌炎,兩者常互相伴隨。臨床表現為產后3~4天開始出現低熱、下腹疼痛及壓痛、惡露增多且有異味,如早期不能控制,病情加重出現寒戰、高熱、頭痛、心率加快、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有時因下腹部壓痛不明顯及惡露不一定多而容易誤診。當炎癥波及子宮肌壁時,惡露反而減少,異味亦明顯減輕,容易誤認為病情好轉。感染逐漸發展可于肌壁間形成多發性小膿腫,B超顯示子宮增大復舊不良、肌層回聲不均并可見小液性暗區,邊界不清。如繼續發展,可導致敗血癥甚至死亡。